十六、《撥棹歌》(其二)賞析(1 / 1)

有一魚兮偉莫裁,

混虛包納信奇哉。

能變化,吐風雷。

下線何曾釣得來。

——《撥棹歌》(其二)德誠禪師(唐)

德誠禪師,人稱船子和尚,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德誠禪師悟道後來到了秀州華亭(位於今上海SJ區),做了一名船伕,以一小舟往來渡人。其留下的《撥棹歌》三十九首,基本都與渡船生活有關,所以也可以稱為“渡船歌”、“漁歌”。

有一魚兮偉莫裁,

《撥棹歌》歷來被禪門所重視,可以稱得上“禪家之絕唱”。詩中經常使用渡船生活中的意象比喻修行中事,此詩即為非常典型的一例。

禪師說,有一種魚非常大,多大呢?難以用尺子衡量。這裡的“魚”,即是對“道”的比擬。

“偉莫裁”,不僅有太大了無法衡量的含義,還有一種“莫要去衡量”的含義。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所有的衡量、度量之心,都會影響對道的體悟。不如放下一切分別計度之心,靜靜地去體會那種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內外一體渾然無分的狀態。

“大魚”這一意象,使人很容易就想到了莊子的《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但船子和尚的“魚”更大——

混虛包納信奇哉。

混,混沌,混元;虛,虛空。混虛即整個宇宙空間。此魚之大,連整個宇宙都在它的肚腹之中。不管你信不信,它就有這麼地神奇!

在船子和尚的大魚面前,莊子的鯤鵬就顯得太小了。

能變化,吐風雷。

看到這裡,就發現,原來船子和尚的大魚更像是道家的“太極陰陽魚”!天地間所有一切,山川大地,江河湖海,風雨雷電,動植萬類,皆是此魚之變化,吞吐永珍,生生不息。

下線何曾釣得來。

禪師感嘆道,這樣的大魚,豈是能用一般釣魚的絲線能釣上來的呢!

然而在禪師的心中,卻另有一番天地——

此心與道合,無際大無邊。

宇宙虛空海,亦在吾心源。

此心之變化,無常更迅疾。

風雲與雷電,念起一須臾。

更有不變性,亙古未曾移。

照見此性時,金鱗化龍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