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還時常去書院看望那些學子,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為他們排憂解難,學子們都親切地稱呼她為“墨姐姐”;唐逸霄則繼續組織著各種文化活動,讓京城的文化氛圍愈發濃厚,每一場文化盛會都成為了人們翹首以盼的盛宴。
這一年的中秋佳節,京城格外熱鬧。大街小巷都張燈結綵,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團圓飯,空氣中瀰漫著月餅的甜香和桂花酒的醇厚香氣。葉文舟、墨曉萱和唐逸霄相約在京城的湖邊賞月。
湖邊早已聚集了不少人,有的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月餅,賞著明月,共享天倫之樂;有的年輕的情侶手牽著手,沿著湖邊漫步,輕聲訴說著愛意;還有的文人墨客聚在一起,吟詩作畫,借這明月抒發著心中的情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葉文舟、墨曉萱和唐逸霄找了一處相對安靜的湖邊草地,鋪上毯子,擺上月餅、水果和美酒,便坐了下來。
墨曉萱看著天上那又大又圓的明月,眼中滿是歡喜,說道:“夫君,唐公子,這中秋的月亮可真美呀,每到這個時候,就感覺心裡特別的溫暖,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真好。”
葉文舟點頭說道:“是啊,曉萱,這團圓的日子,就是讓人覺得格外珍貴,希望這京城的每一戶人家都能像咱們一樣,過得幸福美滿呢。”
唐逸霄舉起酒杯,笑著說道:“來,咱們也一起舉杯,祝咱們的京城越來越好,也祝咱們的情誼長存,乾杯!”
三人碰杯,仰頭飲盡杯中的美酒,那醇厚的酒液順著喉嚨流下,帶來一陣暖意。
正說著,不遠處傳來一陣悠揚的琴聲,那琴聲婉轉空靈,彷彿能穿透人心,與這明月、湖水相映成趣,營造出一種如夢如幻的氛圍。
他們好奇地望去,只見湖邊的亭子裡,一位身著白衣的女子正靜靜地撫琴,她的面容清秀,氣質高雅,在月光的映照下,宛如仙子下凡一般。那琴聲便是從她指尖流淌而出,縈繞在湖邊,讓人心醉神迷。
唐逸霄不禁看得有些出神,葉文舟打趣道:“逸霄兄,怎麼,這是被這琴聲給迷住了呀?”
唐逸霄回過神來,臉上微微一紅,說道:“這琴聲實在美妙,讓人忍不住沉醉其中啊。”
墨曉萱笑著說道:“那咱們不妨走近些去聽聽,也好欣賞欣賞這撫琴之人的風采。”
於是三人起身,朝著亭子走去。走近了才發現,這女子身旁還站著一位老者,看樣子像是她的長輩。女子看到有人走來,停下了撫琴的動作,微微欠身行禮。
葉文舟趕忙說道:“姑娘莫要多禮,我們只是被姑娘這美妙的琴聲吸引,冒昧前來,還望姑娘莫怪呀。”
女子微微一笑,說道:“公子客氣了,小女子只是閒來無事,藉著這中秋明月,彈奏一曲,以寄情思罷了。”
老者也笑著說道:“小女自幼喜愛琴藝,今日這中秋佳節,便想著來湖邊撫琴助興,不想擾了諸位呀。”
墨曉萱笑著回應:“哪裡的話,姑娘這琴聲如仙樂一般,讓我們大飽耳福呢,不知姑娘可否再彈奏一曲呀?”
女子點頭說道:“既然諸位想聽,那小女子便再獻醜一曲了。”說著,便又坐回琴前,輕輕撥弄琴絃,一曲《彩雲追月》緩緩響起,那琴聲描繪出一幅彩雲逐月、如夢似幻的畫面,讓人彷彿置身於那浩瀚的夜空之中,隨著彩雲一同追逐著明月,心境也變得格外空靈澄澈。
唐逸霄靜靜地站在一旁,聽得如痴如醉,眼神一直落在那女子身上,心中湧起一股別樣的情愫。葉文舟和墨曉萱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一絲笑意,似乎察覺到了唐逸霄的心思。
一曲終了,眾人還沉浸在那美妙的琴聲之中,許久才回過神來。葉文舟讚歎道:“姑娘琴藝高超,今日這兩首曲子,實在是讓人難以忘懷呀。”
女子微微紅了臉,說道:“公子謬讚了,小女子只是略通一二罷了。”
唐逸霄鼓起勇氣,走上前去,說道:“姑娘,在下唐逸霄,平日裡喜好詩詞書畫,今日有幸聆聽姑娘的琴聲,實在是三生有幸,不知姑娘可否告知芳名呀?”
女子看了他一眼,見他舉止文雅,眼中透著真誠,便輕聲說道:“小女子名叫蘇婉清,見過唐公子。”
唐逸霄笑著說道:“蘇姑娘,今日這一面,讓我印象深刻,不知往後可否還有機會再聽姑娘撫琴呢?”
蘇婉清微微低下頭,猶豫了一下,說道:“若是有緣,想必會有機會的吧。”
老者在一旁看著兩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