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啟稟明王殿下,大事不妙啊!張士誠那廝竟然派遣其麾下大將潘元明統率著整整十萬大軍,自江陰一帶橫渡長江,氣勢洶洶地直奔我金陵而來,如今金陵城已然陷入萬分危急之境!”
聞得此訊,張無忌不禁面色一沉,心中暗叫一聲糟糕:“不好,竟是本王錯估了那張士誠的勃勃野心,此番他竟敢如此興師動眾來犯我金陵,實在是始料未及啊!當下之急,我們必須立刻調兵遣將,火速回援金陵城才行!”
一旁的劉伯溫、李善長以及胡惟庸等人聽到張士誠派出十萬大軍攻打金陵城這個驚人的訊息後,也皆是被嚇得不輕。
他們面面相覷,神色惶恐,齊聲跪地請罪道:“明王,微臣等有罪啊!未能提前洞察敵軍動向,致使金陵城遭遇如此危機,請大王責罰!”
然而,張無忌卻是大手一揮,朗聲道:“罷了,諸位快快起身,此事與爾等並無干係,全怪本王一時疏忽大意,才讓那張士誠有機可乘。不過事已至此,懊悔亦是無用,當務之急乃是儘快解金陵之圍。”
身為一國之君,張無忌深知勇於擔當責任、知錯能改的重要性,而他這般坦誠豁達的態度,更是令劉伯溫等人對他心悅誠服。
緊接著,只聽張無忌高聲下令道:“傳本王之命,全軍拔營起寨,十萬大軍速速整軍出發,即刻啟程返回金陵城,不得有誤!”
隨著他一聲令下,整個軍營頓時忙碌起來,士兵們紛紛收拾行裝,準備踏上返程之路。
張無忌剛剛整頓好兵馬,正要帶領大軍離開江州之時,忽然間,一名龍武衛快馬加鞭疾馳而至,滿臉喜色地高呼道:“明王陛下,大喜呀!有三位王妃娘娘親自登上城門守衛城池呢!
其中,王妃娘娘端坐城頭輕撫瑤琴,那悠揚的琴聲猶如天籟一般;周王妃手持長劍翩翩起舞,身姿婀娜,劍法凌厲;小昭王妃則揮動手中長鞭,英姿颯爽,威風凜凜。
她們三人配合得天衣無縫,巧妙施展出一招空城計,竟成功地將那來勢洶洶的十萬大軍給嚇得不敢輕舉妄動,最終只得退兵而去!”
張無忌聞言先是一愣,隨即便開懷大笑起來:“哈哈哈哈,真不愧是本王的愛妃們,個個都是巾幗不讓鬚眉啊!”
一時間,眾人皆被這突如其來的喜訊所感染,原本緊張凝重的氣氛瞬間變得輕鬆歡快起來。
張無忌的笑聲在軍營中迴盪,猶如春風拂過,驅散了連日來的陰霾。
他目光炯炯,滿是驕傲與欣慰,繼續言道:“本王一直知曉愛妃們聰慧過人,卻未曾料到她們竟有如此膽識與智謀,能以區區空城之計,便讓那潘元明十萬大軍不戰而退,真乃奇女子也!”
群臣聞言,亦是紛紛驚歎,面露敬佩之色。
劉伯溫輕捋鬍鬚,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讚歎道:“王妃娘娘們此舉,不僅解了金陵之圍,更彰顯了我大明後宮的智勇雙全,實乃我大明之福啊!微臣以為,王妃母儀天下,以其溫婉賢淑、智慧果敢,成為天下女子之楷模。”
李善長亦點頭附和,言辭懇切:“誠如劉大人所言,王妃不僅貌美如花,更兼心懷天下,此次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實乃我大明之幸。微臣提議,待明王凱旋歸來,當大加封賞,以彰其德。”
胡惟庸亦是滿腔熱忱,補充道:“王妃娘娘的英勇事蹟,必將激勵我大明軍民,上下一心,共禦外侮。微臣懇請明王,將此佳話傳遍四海,讓天下人皆知我大明不僅有英勇善戰的將士,更有智勇雙全的王妃,以振我國威!”
張無忌聞言,心中甚是滿意,他深知群臣之言皆出自肺腑,對王月敏及諸位王妃的敬佩之情溢於言表。
他微微頷首,沉聲道:“諸位愛卿所言極是,本王亦有此意。待本王返回金陵,定要親自為王妃加冕,以表本王對她們的感激與敬愛。同時,本王亦要昭告天下,讓世人皆知我大明後宮之賢德與智勇。”
言罷,張無忌目光如炬,望向遠方,心中已有了更深的打算。
此次金陵之圍雖解,但張士誠之患並未根除,大明仍需勵精圖治,方能長治久安。
而他,作為一國之君,更需以身作則,帶領大明走向輝煌。
於是,他再次高聲下令:“全軍聽令,繼續前行,務必以最快速度返回金陵,與王妃們共慶此勝。同時,傳令各地,加強戒備,以防張士誠再犯。”
張無忌的命令下達,大軍再次啟程,士氣高昂,彷彿已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王月敏及諸位王妃的英勇事蹟,也如同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