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詩詞贊《周易哲學視角下第 97 回的奧義解析》:
《贊〈第 97 回奧義解析〉》
西遊故事蘊哲思,周易光芒照此回。
魔蟄外護因緣幻,恨苦聖僧道義追。
天地人倫皆有悟,陰陽變化總相隨。
奧義解析深且妙,經典傳承萬古垂。
詮釋:
詩的前兩句指出《西遊記》第 97 回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而周易哲學如光芒般照亮了這一回的解析。
“魔蟄外護因緣幻”描述了外護遭遇魔蟄這一情節所體現的因緣變幻的道理。“恨苦聖僧道義追”則表現了聖僧內心的痛苦和對道義的不懈追求。
“天地人倫皆有悟”說明從天地人之道的角度能領悟到諸多智慧。“陰陽變化總相隨”強調了陰陽相互轉化的觀念始終貫穿其中。
最後兩句“奧義解析深且妙,經典傳承萬古垂”表達了對周易哲學視角下第 97 回奧義解析的讚美,認為這種解析深刻奇妙,使經典得以傳承千秋萬代。
一、《周易哲學視角下第 97 回的奧義解析》
在《西遊記》第 97 回“金酬外護遭魔蟄,聖僧恨苦遺表章”中,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哲理,透過周易哲學的視角,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其中的奧秘與深意。
本回故事中,唐僧師徒在取經路上遭遇了磨難與考驗。這與周易哲學中陰陽相互轉化、事物發展變化的觀念相契合。磨難並非終點,而是轉化的契機,正如陰陽交替,推動著事物的前進。
“金酬外護”這一情節,體現了世間萬物的相互關聯與依存。唐僧師徒得到外護的幫助,是一種因緣和合的體現。而外護遭遇魔蟄,也反映了在世間行走,福禍相依,難以預料。這正是周易中“變易”的體現,事物時刻處於變化之中,沒有絕對的穩定與靜止。
聖僧的“恨苦”則展現了人性的複雜與無奈。在面對困境時,唐僧的內心充滿了痛苦與掙扎,這與周易中“不易”的道理相呼應。人性中的情感與慾望是永恆不變的,即使是聖僧也難以擺脫這些情緒的困擾。然而,正是這種痛苦與掙扎,促使他更加堅定地追求真經,體現了“自強不息”的精神。
從天地人之道的角度來看,本回也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唐僧師徒在天地間行走,與天地萬物相互作用。他們的遭遇是天地執行規律的一部分,同時也體現了人類在天地間的渺小與脆弱。魔蟄的出現,是天地間陰陽失衡的表現,而唐僧師徒努力克服困難,則是在努力恢復天地間的平衡。
在經典典故方面,“金酬外護遭魔蟄”這一情節可以與周易中的“否極泰來”相聯絡。外護的遭遇看似是一場災難,但也許正是轉機的開始。就像否卦發展到極致,必然會迎來泰來的時刻。這也提醒我們在面對困難時,不要輕易放棄,要相信逆境終將過去,光明總會到來。
此外,本回還反映了道德與因果的關係。唐僧師徒的善行與魔蟄的出現形成了因果迴圈。他們在取經路上的種種行為,都在影響著自己和周圍的世界。這與周易中“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觀念相符。只有秉持正道,多行仁義之事,才能在天地間獲得福報。
同時,“聖僧恨苦遺表章”這一情節也展現了責任與擔當的重要性。唐僧在遭遇困境時,不忘留下表章,表達對取經事業的堅定信念。這體現了他對使命的擔當,也是周易中“厚德載物”的體現。只有具備高尚的品德和使命感,才能在艱難險阻面前不屈不撓。
總的來說,第 97 回透過生動的故事展現了周易哲學的諸多理念。它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順應變化,堅守正道,勇於擔當,才能在天地間實現自己的價值。這不僅是《西遊記》的魅力所在,也是周易哲學的智慧所在。我們應當深入挖掘其中的哲理,將其運用到生活中,更好地面對人生的挑戰與機遇。
二、《西遊記》第 97 回的原文與白話文:
原文:
卻說那員外同和尚們正悲切間,只見陳家老者,遠遠的跪下,叫:“老爺,別個俱好,只是女婿這個主兒,真個有些不好處。”八戒近前道:“老兒,你爺兒兩個,怎麼又哭起來?你藐視我師父,我拿甚么敬重你!”老者道:“老爺,我怎敢藐視你師父!只是我女婿做的這場勾當,實實在不好,快與我搬他出去。”那呆子越發惱怒,掣釘鈀,把一棵剛要活的柳樹,只五六鈀,就打的稀爛。
白話文:
且說那員外和和尚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