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下山與舍衛國趙長者家看誦了一遍,保佑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止討了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意思還嫌賣賤了,後來子孫沒錢使用。’我等知二尊者需索人事,佛祖明知,只得將欽賜紫金缽盂送他,方傳了有字真經。此經有三十五部,各部中檢了幾卷傳來,共計五千零四十八卷,此數蓋合 一藏也。”太宗更喜,教:“光祿寺設宴,開東閣酬謝。”忽見他三徒立在階下,容貌異常,便問:“高徒果外國人耶?”長老俯伏道:“大徒弟姓孫,法名悟空,臣又呼他為孫行者。他出身原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因五百年前大鬧天宮,被佛祖困壓在西番兩界山石匣之內,蒙觀音菩薩勸善,情願皈依,是臣到彼救出,甚虧此徒保護。二徒弟姓豬,法名悟能,臣又呼他為豬八戒。他出身原是福陵山雲棧洞人氏,因在烏斯藏高老莊上作怪,即蒙菩薩勸善,虧行者收之,一路上挑擔有力,涉水有功。三徒弟姓沙,法名悟淨,臣又呼他為沙和尚。他出身原是流沙河作怪者,也蒙菩薩勸善,秉教沙門。那匹馬不是主公所賜者。”太宗道:“毛片相同,如何不是?”三藏道:“臣到蛇盤山鷹愁澗涉水,原馬被此……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白話文
話說八大金剛駕馭香風引著唐僧師徒四人以及白馬轉回靈山,來回剛好八日。此時靈山諸神都在聽如來講經,八金剛引著唐僧幾人近前啟奏後,傳唐僧四人一馬近前受封。如來道:“聖僧,你前世本是我第二弟子金蟬子,因不聽佛法被貶。如今你取傳真經,當加升大職正果,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當年你大鬧天宮被我壓於五行山下,如今你降妖除怪有始有終,當加升大職正果,為鬥戰聖佛。豬悟能,你本是天蓬元帥,因蟠桃會犯錯被貶,後皈依我教,因你挑擔有功,加升汝職正果,為淨壇使者 。”豬八戒不悅,嚷叫為何不封他成佛,如來解釋說天下佛事皆由他淨壇,是個受用不盡的品級。如來接著說:“沙悟淨,你本是捲簾大將,因打碎琉璃盞被貶,幸得皈依,因你登山牽馬有功,當加升大職正果,為金身羅漢。白馬,你本是西洋大海廣晉龍王之子,因違逆父命,幸得皈依,馱聖僧西來東去,當加升汝職正果,為八部天龍馬。”
四人叩頭謝恩,白馬亦低頭作謝,隨後揭諦引著白馬到靈山後崖化龍池,白馬沾水恢復神力,褪去皮毛長出金鱗,腮頷生出銀鬚,盤繞於靈山青天華表拄上。孫悟空對唐僧說,既已成佛,讓唐僧念松箍咒取下金箍,唐僧說他成佛後金箍自然消褪,孫悟空一摸,金箍果真消失了。
之後,八大金剛再次護送唐僧師徒回東土。不一日,他們來到長安上空,金剛讓唐僧自行去傳經,孫悟空擔心師父挑擔牽馬不便,堅持同去。八戒也表示不會貪圖富貴誤了期限。於是他們按下雲頭,落在望經樓邊。
太宗見到他們十分歡喜,下樓相迎,得知三人是唐僧徒弟後,命侍官請唐僧上馬,一同回朝。長安城中百姓都知道取經人回來了,唐僧舊住的洪福寺僧人,因看到松樹頭向東,也知道唐僧歸來。眾僧急忙跑來,跟至朝門之外。
唐僧師徒入朝後,站在玉階之下。太宗傳宣唐僧上殿,賜坐後,讓把經卷抬來。唐僧向太宗講述了取經歷程,包括阿儺、伽葉索人事,以及求得有字真經的經過等。太宗大喜,設宴酬謝。
三、《<西遊記>第 100 回的周易哲學解析》
《西遊記》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其第 100 回蘊含著豐富的寓意和主題思想。透過運用周易哲學的視角來深度解析這一回的經典原文片段,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玄妙之處。
在這段原文中,唐僧師徒四人在八大金剛的護送下,歷經艱辛,終於完成取經之旅,返回東土。這一過程與周易哲學中的陰陽變化、迴圈往復有著深刻的契合。
首先,從唐僧師徒四人的取經歷程來看,這體現了周易中的“變易”思想。他們在取經途中遭遇了無數的磨難和挑戰,每一次的困境都是一種變化和考驗。然而,他們始終堅持不懈,不斷適應變化,最終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真經。這種變易的過程,既是對他們修行的磨礪,也是對他們成長的促進。
同時,八大金剛的出現和護送,也反映了周易中的“相應”觀念。金剛與唐僧師徒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呼應、相互配合的關係。金剛們按照如來的旨意,幫助唐僧師徒完成取經任務,而唐僧師徒也在這個過程中與金剛們相互協作,共同達成目標。這種相應的關係,體現了宇宙萬物之間的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
如來對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