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3 / 5)

只有掌握了這些規律,才能夠更好地把握事物的發展趨勢。

此外,“道歸根”還可以理解為迴歸到道德的本源。在當今社會,道德觀念逐漸淡化,人們往往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忽視了道德的約束。“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提醒我們要重視道德修養,堅守道德底線,以道德為根基,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從周易的哲學思想中,我們還可以領悟到關於人生意義與價值的思考。“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不在於追求表面的功名利祿,而在於不斷地提升自我,實現內心的平靜與和諧。只有當我們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道”,才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從容。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在對這一語句的深度解析中,我們還可以結合歷史、文學、藝術等多個領域進行探討。例如,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有許多關於英雄豪傑歷經磨難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這些故事與“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所表達的主題有著相似之處。透過對這些作品的分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周易哲學在文學創作中的體現與影響。

同時,在藝術領域,繪畫、雕塑、音樂等形式也可以表達周易哲學的思想。藝術家們透過自己的創作,展現了對宇宙、人生、社會的獨特理解與感悟。我們可以從這些藝術作品中感受到周易哲學的博大精深,以及它對人類精神世界的深遠影響。

總之,“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這一經典語句蘊含著豐富的哲學內涵與文化價值。透過周易哲學的深度解析,我們能夠更全面地認識這一語句的意義與價值,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為我們的生活與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讓我們在周易哲學的指引下,不斷探索真理,追求美好,創造更加燦爛輝煌的未來。

二、第99回: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的原文與白話文

原文:

話表八金剛既送唐僧回國不題。那三層門下,有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六丁六甲、護教伽藍,走向觀音菩薩前啟道:“弟子等向蒙菩薩法旨,暗中保護聖僧,今日聖僧行滿,菩薩繳了佛祖金旨,我等望菩薩準繳法旨。”菩薩亦甚喜道:“準繳,準繳。”又問道:“那唐僧四眾,一路上心行何如?”諸神道:“委實心虔志誠,料不能逃菩薩洞察;但只是唐僧受過之苦,真不可言。他一路上歷過的災愆患難,弟子已謹記在此。這就是他災難的簿子。”菩薩從頭看了一遍,上寫著:金蟬遭貶第一難,出胎幾殺第二難,滿月拋江第三難,尋親報冤第四難,出城逢虎第五難……凌雲渡脫胎八十難 。菩薩將難簿目過了一遍,急傳聲道:“佛門中‘九九’歸真。聖僧受過八十難,還少一難,不得完成此數。”即令揭諦:“趕上金剛,還生一難者。” 這揭諦得令,飛雲一駕向東來。一晝夜趕上八大金剛,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謹遵菩薩法旨,不得違誤。”八金剛聞得此言,刷的把風按下,將他四眾,連馬與經,墜落下地。

白話文:

八金剛送唐僧回國暫且不提。在那三層門下,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六丁六甲、護教伽藍等眾神,來到觀音菩薩跟前啟奏說:“弟子們一直以來承蒙菩薩法旨,暗中保護聖僧,如今聖僧的修行已滿,菩薩也繳了佛祖的金旨,我們希望菩薩准許我們繳回法旨。”菩薩聽了很高興地說:“準繳,準繳。”又問道:“那唐僧師徒四人,一路上的心境和行為怎麼樣啊?”眾神回答說:“他們確實是心誠意堅,料想也逃不過菩薩的洞察。只是唐僧所受的苦難,真是難以言表。他一路上經歷的災難禍患,弟子們都已經一一記在這裡了,這是他所經歷災難的記錄簿。”菩薩從頭到尾看了一遍,上面寫著金蟬遭貶是第一難,出生時差點被殺是第二難,滿月時被拋入江中是第三難等等,一直到凌雲渡脫胎是第八十難。菩薩看完災難簿後說:“佛門講究九九歸真,聖僧只經歷了八十難,還少一難,無法完成這個定數。”於是立刻命令揭諦說:“追上金剛,再給他們製造一難。”揭諦領命後,駕著雲飛向東去,一晝夜就追上了八大金剛,附在他們耳邊低聲說了些話。八金剛聽後,立刻把風停住,讓唐僧師徒四人連同馬匹和經書一起墜落地面。

三、從周易哲學角度對“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的深度解析:

陰陽平衡與轉化

周易強調陰陽對立統一且相互轉化。在第九十九回中,“魔”與“道”可視為陰陽兩極,魔代表著邪惡、阻礙與混亂,是陰的體現;道則象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