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們沒有什麼要上奏的,那朕倒是有事情要說一說。”
朱元璋面無表情地說道:“大明的貪官太多了,朕的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該殺的都殺光,朝廷的官員少了,那便開科舉取士。”
“明年起,大明恢復科舉制度。”
底下的百官齊刷刷地對朱元璋說道:“陛下英明!”
這個時候,即便是朱元璋的決定,傷害到他們的利益,他們也不敢多說什麼。
在過去的十年裡面,大明一直都沒有開科舉。
沒有開科舉,那官吏裡面,如何有新鮮血液呢?
自然是舉薦了。
舉薦,就是這些官員手中,很大的一個權利。
他們有權利,向陛下舉薦官員。
雖然最終錄取與否,都是老朱親自決定的。
單是一個舉薦的權利,就足夠他們肥的流油了。
除此之外,舉薦還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會導致百官結黨營私。
郭桓為何能跟北平的兩司,蛇鼠一窩?
還不是因為,這幾個人是老相識?
可面對郭桓案,這些百官被斷掉一臂,也不敢多說什麼。
“朕還沒說完,爾等就馬不停蹄地拍馬屁了。”
朱元璋苦笑著搖頭道:“半個月內,將訊息傳達至整個大明。”
“從今往後,大明的科舉取士,按十二個布政司劃分,每個布政司下轄,都有一個狀元!”
這句話一出,朝廷瞬間成了菜市場。
百官們紛紛討論了起來,這個制度的利弊,壓根就忘了,之前朝堂上的氛圍,有多麼壓抑。
就連朱標也忍不住吐槽了起來。
如果十二個布政司,就有十二個狀元,那大明的狀元,豈不是爛大街了?
“雄英。”
朱標看向朱雄英,小聲喊道:“這餿主意是不是你給父皇出的?”
朱雄英挺直了身板,目光一直放在朱元璋身上。
便宜老爹在叫自己?
抱歉!
沒聽到!
這朝堂之中的亂象,全部都盡收朱元璋的冷眼之中。
慢慢的安靜下來之後,吏部尚書李信走上前說道:“啟稟陛下,臣吏部尚書李信,有事啟奏。”
“說!”
朱元璋大概都能猜到對方要說什麼。
“陛下,臣以為,開科舉取士可行。”
“但分十二布政司,開科舉取士,不可取。”
“比如雲南一帶不安定,能夠考取狀元的,不一定是賢良。”
李信不卑不亢。
事實上,大明去年才收服雲南一帶,今年才籌備,雲南承宣佈政司事宜。
朝堂中習慣了喊十二布政司,那是因為,雲南還未真正設立布政司。
眼下,李信拿這來反駁,手段確實高明,有理有據。
這一帶之中,甚至還有當地土著反大明,怎麼可能從中找個當官的呢?
不過,老朱根本就不給吏部尚書面子。
他冷著臉看向李信,緩緩開口說道:“你在教朕做事?”
老朱的這句話,還是跟朱雄英學的。
利用自己的身份,一句你在教我做事,就能徹底壓制住對方。
吏部尚書李信被朱元璋這句,超越時代的話,恕了之後,先是愣了一下。
而後他趕緊解釋道:“臣不敢,臣只是覺得如此不妥。”
“朕說妥,他就妥,朕要說他不妥,他便不妥。”
朱元璋沒好氣地看向李信。
你丫的才當上吏部尚書幾個月的時間,竟然還敢跟咱老朱叫板。
莫不是覺得自己成了尚書,咱就不敢擼了你了?
說起來,大明的六部尚書都不好當。
尤其是早些年,基本上一年半載就換一個尚書。
要麼是被迫告老還鄉,要麼是被老朱咔嚓一刀給斬了。
李信眼見這事情辦不成,當即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他轉身回到了群臣佇列當中,一言不發。
除了吏部的李信之外,再也沒有其他人敢站出來說話了。
饒是朱雄英身邊的朱標,也知道現在朝堂之中的氛圍很是微妙。
“還有何人有事啟奏?”
朱元璋冷眼看向一眾大臣。
只要朱元璋目光所及,那些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