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2 / 4)

小說:大唐紈絝公子 作者:知恩報恩

農、工、商的四類人的界限。工商業者被看作是唯利是圖的小人,不登大雅之堂,更不能入仕為官。

這鄒鳳熾雖然從初唐安定的環境得益,幾番辛勞得益家產萬貫。但社會地位未見提高。他便想到了曲線救國,知當今聖上愛好詩句,由地位甚高的上官儀主持一吟詩會。鄒鳳熾便與上官儀修好,更是不惜血本的騰出這一湘月院作為主辦地。要想此處比鄰曲江,風景優美,湘月院的裝飾也頗為華貴得體,自是得官方賞識。

自古道:“詩為酒友,酒為色媒。”這一吟詩會盛事,怎麼少得了酒和美人。長孫凜剛被下人引入大堂,便見那山珍海錯,金盃玉酬;酒神詩仙,高朋滿座;你來我往,舉杯豪飲;觥籌交錯,滿座盡歡;酒色齊聚,且飲且賞;只見數十女伶,頭戴牡丹,衣著映照,娉婷嫵媚,鴛聲吟唱著古詞名曲。說不盡的繁華景象、風liu姿態。這哪是一個文壇聚會,簡直是一豪門盛宴。

其實此乃鄒鳳熾一番心思所為。此時唐朝大多數有名的詩人都尚未出世,寒門文士也尚未露頭角。初唐的詩歌創作,主要是以太宗以及其群臣為中心展開的,風格趣味方面也頗為貴族化和宮廷化。此時的文壇大家,大多都在朝做官。因此,鄒鳳熾也把此吟詩會辦得頗為尊貴,恐拂了一些達官貴族之顏面。

長孫兄弟的出現,吸引來不少目光注視,有羨慕、嫉妒、憎恨、鄙視,無所不有。兩兄弟的相貌皆承自母親居多,往這大廳上一站,一襲儒杉的兩人更是風度翩翩,再加上兄弟倆出自長安第一世家,引來不少人側目。長孫況尚還好,他在國子學府裡以博覽群書,學識甚廣出名,頗有其父之風。而長孫凜就不行了,長安城人人皆知這國舅府三郎乃一草包霸王,可他卻生得一副好模樣,自幼與山東第一世家崔家之女定下親事,之後還要娶方侯爺家才貌雙全的獨女為妾。如此多的好事,卻落在一金玉在外敗絮其中的紈絝子弟身上,怎能讓眾人心服?

然而不管怎麼,此吟詩會雖為民間盛事,卻帶有官家背景。眾人再有不服,也不敢做得太過分,這也是竇鳳放心兩兄弟單獨赴會的原因。此時上官儀正應酬他人,見這二人來了,也不敢怠慢,連忙上前應會。他相貌白皙,一副書生模樣。他在朝中遷秘書郎,唐太宗每屬文,遣儀視稿,私宴未嘗不預。若是大家對上官儀不熟悉,也必然對其孫女熟悉,她就是後來在武則天宮中得勢的上官婉兒。

三人行了主賓之禮,長孫況與上官儀暢談頗歡。長孫凜無聊,便四處散遊,東觀西看,甚是好奇。

初到大唐 19。情敵

長孫凜看這歌舞昇平的景象,倒也覺得十分有趣。尤其是那嬌小柔弱的女伶在臺上軟語低唱,說不盡的古典韻味。這些到了現在也有,那些號稱古代文明遺蹟的風景點,那些譁眾取寵的祭奠儀式,怎能放過這些吸引顧客的招數。只是做得粗枝大葉,穿著龍袍不像太子。他看得是津津有味,卻沒有留意到身邊有幾雙仇恨的眼睛緊盯著自己。

自長孫兄弟進來以後,王仲越便是一臉憤恨地盯著長孫凜。他雙手緊抓,手上青筋盡突,費盡全身力氣才強壓住上前把對方恨揍一頓的yu望。他乃是長安權貴世家的長房二子,雖不像大哥那樣能世襲爵位,但自幼受到高人指點的他武藝高強,十七歲參軍以來,如今已任正六品的懷化司階,連大將軍李靖也都稱其此子文武雙全,不可限量,前程是一片光明。

參軍的第一年回家省親,他的母親笑嘻嘻地把他拉到一邊,然後告訴他給他找了門親事,對家是方侯爺的孫女,閨號善婷。在元宵節賞花燈時,他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未婚妻,她美麗的容顏是難以用言語來形容,她的賢淑雅靜是那麼的令人嚮往。王仲越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美妙,若不是母親找大師算過這兩年家中不宜興辦喜事,他早就與心愛的女子成為結髮夫妻。(按照史料:唐朝人適婚年齡都特別小,小到諸如新陽公主十歲便嫁人,長孫皇后和長樂都是十三歲嫁人。難以接受,只能亂編。)

正當王仲越人生如意順暢之時,老天卻像是給他開了個玩笑般。那日他在軍中休息,正思著此次回家便可商量婚事操辦,心中美滋滋的。家中捎來一封書信,告知已與方家退婚,另尋一戶人家結親。這事對於他來說無疑是天打雷劈,思念許久的美麗佳人,他已經認定她就是陪伴自己一生的妻子。不加思索,他向長官請了假便急匆匆歸家。歸家後更是得知了讓他怒髮衝冠的事實,他欲復奪妻之仇而那造孽者卻是比自家更為權貴之人。得知這廝已昏迷在床,他是既高興又難過,誰也難以想象他那時的心情。只是母親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