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上成功,確實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辦法可以選擇,之所以辦飯桶杯,實際上就是這條‘捷徑’的正確的走法。
至於原因……
“內容為王?”
開完會,第二天一早。
在早自習課上,阿玥湊過來看到陳欽的草稿紙上寫字,有些好奇地讀了出來。
陳欽正在出神想東西,就問她:“知道這是誰說的嗎?”
“不知道……”
“是雷石東說的……就是拍泰坦尼克號的那個。”陳欽道,“意思是要好好做內容,然後才能在傳媒業出人頭地。”
阿玥點了點頭,以為這就完了。
但陳欽卻又說道:“當然這話在咱們這邊之所以出名,跟他的關係不大,畢竟他是搞傳媒的,做內容是分內的工作……”
“這句話在咱們這邊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後來比爾蓋茨也說了。”
阿玥好奇:“就是微軟的那個比爾蓋茨?”
陳欽反問:“你猜蓋茨為什麼要說這句話呢?”
阿玥依稀記得聽過類似的課,但是她不記得了……“因為微軟現在也在做遊戲?”
陳欽卻說道:“沒錯,普通軟體不能算‘內容’,但微軟要做個平臺,所以雖然聽起來有點違和,但比爾蓋茨確實是把所有軟體都當成是‘內容’的……”
聽著這些莫名其妙的東西,阿玥大概是沒什麼興趣,只是本著漲見識的想法聽了下去。
不過阿玥確實還沒到接觸這種東西的時候,此刻陳欽這樣說著,思路開始變得清晰了起來。
沒錯,對一個從頭開發起來的手機系統來說,它雖然有捷徑,但捷徑並不在大多數商人能碰到的地方。
那不是商標,也不是開發公司股份,商人想要染指這個領域,手頭的工具本來就不多,光是找人把系統做好就很難了,總是想投機取巧的話,手頭這些工具也實在不太好用。
但是要擺開陣勢跟谷歌較量一場,這些可能還不太夠;陳欽之前思來想去,最後想到的策略……就是這個了。
‘內容為王’。
這句話本來就有點無厘頭,尤其是對天朝移動網際網路的從業者來說。
畢竟……軟體不是內容;在比爾蓋茨的時代,軟體尚且還能按份來賣,但現在不一樣了。
網際網路普及後,不管是天朝還是海外,軟體確實越來越不像是內容,而變成服務了——雲服務的主要業務之一SAAS就是拿軟體服務收費,而微軟也是轉型開始做軟體服務之後,才重新成為世界最大的公司。
而在網際網路業界,當年為了‘撥亂反正’,業界喊出的口號是‘渠道為王’。
有媒體才有流量,有流量才有商業價值,也許使用者不是銷售物件,而是被銷售出去的貨物,而做這門生意的人就是‘渠道’。
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的很多事都變得可以理解了,開發開源手機系統,就是在大家合力開發一個‘渠道’,谷歌想在這個渠道上延續他們的搜尋引擎和廣告代理生意,硬體廠商想利用這個系統、獲得自主可控的網際網路‘渠道’;他們對開源沒什麼意見,什麼奶粉事件多半也只是個由頭;只是都在自己的行業當慣了大爺,所以才想自己跳出來當領頭大哥。
不過回頭看雷石東說這句話的實際情況——他作為傳媒大亨,手下的電視臺、出版社、報紙、mtV……
這些東西都是渠道,但是渠道本身會面臨競爭,在市場增量沒那麼大、或者競爭太過激烈的情況下,內容終究還是得做的。
雷石東選擇做內容,並且憑藉這個策略成為了傳媒皇帝,然後蓋茨說這句話的時候,看到的當然不是‘軟體是不是內容’,而是‘軟體多了才會有人用系統’,所以從維持windows平臺聯盟的霸權這個角度來看,‘內容為王’同樣是正確的。
所以……
現在要搞手機系統,‘渠道’當然很重要,但‘內容’也是個可以重視的法寶。
畢竟等到2023年,等騰訊的渠道已經逐漸趕不上位元組系之後,自然會轉向去做內容;而流媒體之前是典型的流量行業,等到2023,乾的最好的也正是內容做的最好的網飛和迪士尼。
靠技術腳踢蘋果、拳打穀歌當然很爽,可咱們不是還比較落後嗎?
資本厭惡不確定性,公司也更喜歡能夠一勞永逸、能夠轉化成競爭優勢的技術壁壘。
但是事到臨頭,還是得靠內容,先把開發者的基本盤穩住,到時候使用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