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兩千年前就有的劣根性(1 / 2)

小說:三叔是劉邦 作者:紅掌清波

第20章 兩千年前就有的劣根性

大家為什麼這樣靜?難道我的話太振聾發聵,他們都被震住了?

劉信觀察魏假,發現魏假的臉色,也顯得有些陰晴不定。

很快,晉克率先發難:“簡直是一派胡言!大梁城乃是我大魏都城,幾百年來安然無恙,靠的不僅僅是城高牆深,更有城外縱橫交錯的水網。這些水網,既能夠讓我大梁城得到水運補給,又能阻擋敵軍攻城。以水護城,本身就是我大梁城最為獨特、最為強大的防禦!對大梁實行水攻?簡直就是笑話!”

陳餘原本和晉克針鋒相對,現在卻也呼應起晉克來,道:“不錯。大梁城外的護城水網,乃是當年我大魏惠王的高瞻遠矚,親自設計,放眼天下,實在是獨一無二,英明無比!”

更有一個傢伙,劉信也不知道他是什麼職務、叫什麼名字,居然上來就給劉信扣上一頂帽子:“劉信居然敢質疑我大魏惠王當年修建大梁的英明遠見,是大不敬,有罪!”

這是哪個王八蛋啊?

我怎麼知道大梁城外的這些水網都是魏惠王所建?況且我說的是要防止秦軍水攻,又不是說這些護城水網完全不行,哪裡有對魏惠王的不敬了?

想不到兩千年前,就有這種動不動就上綱上線、給人扣大帽子的傢伙?

難道,有些國人的劣根性,在這個時代就已經有了?

劉信倒也懶得生氣,只是覺得荒誕可笑。

正要駁斥,張耳卻是很欣賞他,更知道他是劉邦的親侄子,連忙為他緩頰:“劉信剛才在秦國人面前奮不顧身,為國爭光,大王剛剛封他為大魏神勇武士。他也是心憂國事,這才急著向大王建言獻策,斷然不是要對惠王不敬!請大王明察!”

劉邦也連忙說:“極是!極是!劉信只是年輕不懂事而已,內心是非常忠於我大魏的!”

魏假點點頭,對劉通道:“劉信,你畢竟還是太年輕,勇則勇矣,但軍國大事,畢竟還不是你這種年少之人所能通曉的!念你剛剛為國爭光,你妄議先王之政,寡人也不追究你,但你要謙虛謹慎,好好學習,以後再多為國家獻計!”

劉信還待再說,劉邦急忙上前來拉住他,不許他再講。

“報!”就在這時,只見一傳令軍士火速奔來,直入朝堂:“稟大王,軍情急報!”

魏假神色一緊,道:“快說!”

傳令軍士道:“秦軍已經行動,直奔大梁而來,馬上要開始攻城!”

“啊!”滿朝文武,頓時一片譁然。

緊接著,有人義憤填膺痛罵秦軍,有人大聲嚷嚷要趕快準備迎敵,有人又說要儘快派人去與秦軍交涉,有人神色慌張說要想個萬全之策,等等等等,你一言我一語,亂成一團。

吵著吵著,滿朝文武們又開始了他們熟悉的互殺模式,紛紛要魏王下令把與自己意見不同、“妖言誤國”的誰誰誰給殺了!

魏假的心情,煩躁到了極點。自然再也沒有心情,來聽劉信說什麼了。

劉信也是欲言又止。

秦軍突然發起進攻,是直奔大梁而來,採取傳統的直接攻城的方式,而並不是開挖黃河,引水灌城。

他有點不確信,自己對穿越前的記憶,是否有誤?難道,秦軍引黃河之水攻城,其實並不存在?

穿越前有關這段歷史的知識,幾乎都是來自影視劇、網路小說,保不準,秦軍水攻大梁,其實只是編劇和小說作者的虛構?

他正在思索,卻聽劉邦大聲向張耳辭行:“張耳大哥,你和大王急著商議軍國大事,我這就趕快出城,回楚國去找項燕將軍去了啊!”

這聲音,明顯是故意大得讓魏王假聽見啊。

果然,魏假一聽“項燕”兩字,立即警覺,叫住劉邦:“你要去找項燕將軍?是楚國的那個項燕嗎?”

張耳忙把劉邦的“來歷”、特別是劉邦與項燕的“交情”,向魏假報告一番,並把自己派劉邦回楚國向項燕求援的打算,也彙報給了魏假。

魏假內心正在慌亂迷茫煩躁,聽說劉邦居然可以去遊說項燕出兵,頓感驚喜,道:“好!劉邦,你教導劉信有功,寡人本就該好好賞你!若你能成功勸說項燕出兵援救大梁,那更是大功一件,寡人必定更加重重有賞!”

劉邦道:“大王,讓我回楚國去見項燕將軍,都是張耳的主意。張耳一心為國,自己掏錢,給我作回楚國遊說的費用,如果我能勸說項燕出兵,那功勞也是大王和張耳的!”

魏假這次倒是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