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你沒看見‘仁義’這兩個字嗎?我堂堂正正地打仗,怎麼能在人家渡河渡到一半的時候去攻擊呢?這不是乘人之危嗎?”公孫固聽了,心裡又涼了半截,只能在旁邊乾著急。
沒一會兒,楚國士兵都渡過河了,成得臣戴著華麗的帽子,繫著漂亮的玉纓,穿著繡袍軟甲,腰裡掛著雕弓,手裡拿著長鞭,指揮著軍士們,不慌不忙地東西佈陣,那派頭,簡直就是目中無人。公孫固又跑到襄公面前,急切地說:“楚國剛擺好陣勢,還沒站整齊呢,咱們趕緊擊鼓進攻,他們肯定會亂。”
襄公一聽,氣得臉都綠了,一口唾沫吐到公孫固臉上,罵道:“呸!你就想著佔這點小便宜,難道不顧及我一直堅守的仁義嗎?我堂堂之陣,怎麼能在敵人還沒列好隊的時候就擊鼓進攻呢?這像什麼話!”公孫固被罵得狗血噴頭,心裡徹底絕望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局勢越來越糟。
楚國的陣勢擺好了,人強馬壯,漫山遍野都是楚軍,宋兵們都嚇得臉色蒼白。
襄公這才下令擊鼓進攻,楚國軍中也同時擊鼓。襄公自己揮舞著長戈,帶著公子蕩、向訾守二將,還有一群門官,駕著車就朝著楚陣直衝過去。成得臣一看,來勢洶洶啊,不慌不忙地暗中傳令,開啟陣門,只放襄公這一隊車騎進來。
公孫固在後面拼命趕上,想要保護襄公,可這時候襄公已經殺進陣裡。只見一員上將擋住陣門,扯著嗓子喊道:“有本事的快來決戰!”這員將乃是鬥勃。公孫固眼睛瞪得像銅鈴,怒髮衝冠,挺著戟就直刺鬥勃。鬥勃也不含糊,立馬舉刀相迎。兩人你來我往,刀光劍影,大戰了不到二十回合。這時候,宋將樂僕伊引軍殺到,鬥勃心裡“咯噔”一下,有點慌神。恰好陣中又衝出一員上將蒍氏呂臣,截住樂僕伊廝殺起來。公孫固瞅準這個空當,猛地撥開鬥勃的刀頭,像一陣風似的馳入楚軍陣中。
鬥勃哪肯罷休,提著刀在後面緊追不捨。說時遲那時快,宋將華秀老又趕到了,一把牽住鬥勃,兩人就在陣前殺得難解難分。公孫固在楚陣中左衝右突,那真是如入無人之境,殺得興起。過了好一會兒,他望見東北角上甲士密密麻麻,像樹林一樣,圍得水洩不通,心裡一緊,覺得襄公肯定在那兒有危險,於是快馬加鞭趕過去。正好遇到宋將向訾守,只見他滿臉是血,像個血人似的,看到公孫固,急得大喊:“司馬可速來救主!”公孫固二話不說,跟著訾守就往包圍圈裡衝。
等殺進重圍一看,哎呀我的媽呀,只見那些門官們一個個都身負重傷,可還是咬著牙,和楚軍拼死搏鬥,沒有一個退縮的。為啥呢?原來襄公平時對下人們那是恩重如山,關懷備至,所以這些門官們都心甘情願為他賣命。楚軍看到公孫固如此英勇,心裡有點發怵,稍稍往後退了退。公孫固上前一看,公子蕩要害部位被楚軍刺傷,躺在車下,已經奄奄一息。再一看,那面“仁義”大旗也被楚軍奪去了,在風中飄著,彷彿在嘲笑宋襄公的愚蠢。
襄公自己也慘不忍睹,身上被楚軍砍了好幾刀,右股還中了一箭,箭把膝筋都射斷了,疼得他臉色煞白,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根本站不起來。公子蕩看到公孫固來了,用盡最後一絲力氣,睜開眼睛,虛弱地說:“司馬好扶主公,吾死於此矣。”說完,頭一歪,就斷了氣。公孫固心裡像被刀割一樣,悲痛萬分。
他強忍著淚水,把襄公扶到自己車上,然後用自己的身體護住襄公,像一頭憤怒的獅子,奮勇殺出重圍。向訾守在後面斷後,門官們也緊緊地簇擁著,大家一邊和楚軍廝殺,一邊拼命往回跑。好不容易脫離了楚陣,再一看,那些門官們全都壯烈犧牲了,一個都沒剩下。宋國的戰車也損失慘重,十輛裡面有八九輛都被楚軍繳獲或者摧毀了。樂僕伊、華秀老看到宋公已經脫離危險,也不敢戀戰,各自逃回宋國。成得臣一看宋軍大敗,哪肯放過這個機會,乘勝追擊,宋軍被打得丟盔棄甲,那些輜重器械,扔得到處都是,都成了楚軍的戰利品。公孫固帶著襄公,連夜馬不停蹄地奔回宋國。
宋兵戰死的訊息傳回國內,那些戰死士兵的父母妻子們,都悲痛欲絕,在城門外放聲大哭,一邊哭一邊罵襄公:“你這個昏君,不聽司馬的話,害死了我們的親人,你拿什麼賠給我們!”襄公在宮裡聽到這些怨言,長嘆一聲,無奈地說:“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寡人將以仁義行師,豈效此乘危扼險之舉哉?”可老百姓們才不管他這些大道理呢,都在背後譏笑他,說他假仁假義,活該倒黴。
後來,人們說起宋襄公的事兒,都覺得他就是因為太執著於所謂的仁義,結果失了人心,最後把國家都搞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