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和齊國是親戚,沒有仇怨,不能攻打。”蘇秦主張合縱,堅決認為可以攻打。
只有孟嘗君說:“說能攻打和不能攻打,都不對。攻打秦國就會和秦國結仇,不攻打又會觸怒其他五國。依我看,不如先出兵,但是慢慢地走。這樣出兵了就不會和五國不一樣,走得慢就可以觀望形勢,再決定進退。”齊湣王覺得孟嘗君說得有道理,就派他帶領兩萬士兵出發了。
孟嘗君剛出齊國的邊境,就突然說自己生病了,要停下來找醫生治療,一路上磨磨蹭蹭地不肯前進。
再說韓、趙、魏、燕四國的國王,和楚懷王在函谷關外會合,約定好日期一起進攻秦國。楚懷王雖然是“縱約長”,但是其他四國的國王都各自帶領自己的軍隊,不聽他的指揮。秦國的守將樗裡疾大開城門,出兵挑戰。五國的軍隊互相推諉,都不敢先出兵。
就這樣相持了幾天,樗裡疾想出了一個計策,他派奇兵截斷了楚國的糧道。楚國計程車兵沒有飯吃,都吵吵嚷嚷地要造反。樗裡疾趁機發動攻擊,楚國軍隊大敗而逃。其他四國看到楚國軍隊敗了,也都紛紛退兵。孟嘗君還沒到秦國的邊境,五國的軍隊就已經撤回來了。這都是孟嘗君的妙計啊。
孟嘗君回到齊國,齊湣王感嘆地說:“差點就聽了蘇秦的話,吃大虧了。”於是,齊湣王送給孟嘗君一百斤黃金,作為食客的費用,更加寵愛他了。蘇秦覺得自己比不上孟嘗君,心裡很慚愧。
楚懷王擔心齊國和秦國聯合起來,就派使者去和孟嘗君交好,和齊國重新結盟。兩國的使者往來不斷。
從齊宣王的時候開始,蘇秦就受到特別的寵愛和重用,齊宣王身邊的很多貴族都很嫉妒他。到了齊湣王的時候,蘇秦的寵愛還沒有減少。這次齊湣王沒有聽蘇秦的話,而是聽了孟嘗君的,結果攻打秦國失敗了。孟嘗君得到了很多賞賜,齊湣王身邊的人就懷疑齊湣王已經不喜歡蘇秦了。於是,他們就招募了一個壯士,讓他帶著鋒利的匕首,在朝廷上刺殺蘇秦。匕首刺進了蘇秦的肚子,蘇秦用手按著肚子逃跑,向齊湣王告狀。齊湣王下令抓住刺客,可是刺客已經逃走了,找不到了。蘇秦說:“我死了以後,大王您把我的頭砍下來,掛在集市上,說:‘蘇秦為燕國在齊國做間諜,現在已經被殺死了。如果有人知道他的陰謀來告發,就賞給他一千金!’這樣,刺客就能抓到了。”說完,蘇秦就拔出匕首,血流滿地,死了。
齊湣王按照蘇秦的話,把他的頭掛在齊國的集市上。不一會兒,就有個人從蘇秦的頭下走過,看到賞格,就得意洋洋地對別人說:“殺蘇秦的人就是我。”集市上的官吏馬上把他抓住,帶去見齊湣王。齊湣王命令司寇用嚴刑審問他,終於把主使的人都查出來了,一共殺了好幾家。史官評論說,蘇秦雖然死了,但是還能用計為自己報仇,真是聰明啊!可是他自己也免不了被刺殺,這難道不是他反覆無常、不忠誠的報應嗎?
蘇秦死後,他的那些賓客經常洩露他的陰謀,說:“蘇秦是為了燕國才在齊國做官的。”齊湣王這才明白蘇秦是在騙他,從此和燕國就有了矛盾。齊湣王想讓孟嘗君帶兵攻打燕國,蘇代就去勸說燕王,讓他送質子到齊國求和。燕王聽了他的話,派蘇厲帶著質子去見齊湣王。齊湣王恨蘇秦恨得咬牙切齒,想把蘇厲關起來。蘇厲大聲喊:“燕王想依靠齊國,我的兄弟向大王您說明了齊國的威德,認為依靠齊國比依靠秦國好,所以燕王才派我來送質子求和。大王您怎麼能懷疑一個死人的心意,而懲罰一個活人呢?”齊湣王聽了,覺得有道理,就好好地招待蘇厲。蘇厲就留在齊國做了大夫,蘇代則留在燕國做官。史官寫了一篇《蘇秦贊》:
季子周人,師事鬼谷,
揣摩既就,《陰符》伏讀。
合縱離橫,佩印者六,
晚節不終,燕齊反覆。
再說張儀看到六國攻打秦國沒有成功,心裡暗暗高興。後來聽說蘇秦死了,更是高興得不得了,說:“現在終於輪到我大顯身手了。”於是,他找了個機會對魏哀王說:“秦國這麼強大,對付五國都綽綽有餘,這是明擺著的事。當初倡導合縱的是蘇秦,可他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還怎麼能保護別人的國家呢?就算是親兄弟,為了錢財還經常爭吵不休,何況是不同的國家呢?大王您還堅持蘇秦的合縱之議,不肯侍奉秦國。要是其他國家先侍奉秦國,聯合起來攻打魏國,魏國可就危險了。”
魏哀王問:“我願意聽從相國的話侍奉秦國,可是就怕秦國不接納我,怎麼辦呢?”
張儀說:“我去秦國替大王謝罪,讓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