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接受,然後接了2.5公里的小單子。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瞭解系統,找到規律,才能靠系統賺錢。
張磊雖然激動,但大腦依然冷靜。
多年的記者工作,見過大場面,也遇到很多突發事故,鍛鍊了他處變不驚的能力。
首先要把車子開穩,路況、路線看清楚,不能出事故。
其次中介那邊,得讓妻子拖延一下。
到達接客地點後,張磊迅速給妻子發了條微信。
“我會晚一點。別籤合同。”
“好。”
李梅多餘的一句都沒問。
“怎麼啦?”
“為啥不籤?”
“你沒事吧?”
“你在哪兒?”
李梅想知道更多,但張磊沒跟她說,自然有不說的理由。
李梅知道輕重緩急,眼下她的任務就是拖延,於是主動跟對方聊起了帶孩子的不易。
就這一個話題,拖延二十分鐘沒啥問題。
張磊將網約車調成了自動接單模式,所以在第一個乘客到達前,已經接了第二單。
“今日經驗任務:1/3。”
張磊看到系統再次點亮,安心了許多,證明剛才見到的不是幻覺。
“平臺收入:10.5元。補償係數:1.51。”
“真實收入:10.5x1.51=15.9元。”
“透過系統入賬的費用都是合法的,請放心取用。”
張磊還沒搞清楚這些都是什麼意思,就收到了銀行簡訊,提示入賬15.9元。
張磊去接第二單客人的路上,開始思考數字的意義。
“我接的第一單是13塊,扣除平臺的費用,到手10.5元。”
“系統把這個錢乘以一個係數,得出了15.9元。”
“如果15.9元才是真實收入,那10.5元算什麼?”
“為什麼會有差價?”
第二單稍微遠一點,要七公里多。
張磊算了一下,送完客人立刻去綠中介,也得半個小時以後。
不能讓妻子在懵逼狀態下,乾熬那麼久吧。
趁著等紅燈的時候,張磊給妻子發了微信。
“今天不能簽了,你看看怎麼跟他們說。”
李梅收到資訊,也有很多疑問,但她還是專注於解決眼下的事情。
李梅告訴中介和買方,她老公家裡有事,臨時回老家了,可以等他回來再籤。
“實在不好意思。”
這個理由有兩個好處,一是容易取得對方的理解(哪怕他們懷疑),二是沒把事情說死,只是緩幾天。
而且緩多久也有很大的主動空間。
李梅冷靜地處理完這件事後就離開了,留下中介和買方大眼瞪小眼。
都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人,他們都不信張磊家裡有事。
在買方看來,張磊要麼是想毀約,要麼是對價格不滿意。
“早知道當初把定金多交一點了。”
男的小聲跟女的說。
中介也煩躁的很,跑到沒人的地方給張磊發了四條語音。
張磊不聽也知道對方說些啥。
首先是表達關心,“家裡沒事吧?需不需要幫忙。”
然後委婉地提醒一下,“今天不籤的話就違約啦。”
違約的一方要賠償對方雙倍定金,也就是六萬元。
籤預售合同那天,買方一開始說要付十萬定金。
“一萬就夠了。”張磊說。
“一萬?”
“5000也行呀。”
張磊看出對方是真想買房,身體還沒搬家,靈魂已經住進去了。
所以,對方毀約的可能性接近於零。這時候,哪怕張磊是千分之一的毀約可能,也應該少收點定金,給自己留後路。
“還好是三萬,如果十萬的話,那可太被動了。”
“哎,要是堅持只收5000就更完美了。”
張磊沒有說房子不賣了,賣不賣取決於系統的好處。
長期來看,只要能賺回來六萬塊,那違約就值得。
李梅在回家的路上,用簡練的文字把情況概括了一下,微信發給張磊。
張磊覺得妻子很棒,找了個進退自如的藉口。
按照合同,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