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頓興奮無比,率領剩餘的一百五十萬匈奴士兵向對方衝鋒。韓信目睹這一幕,皺起了眉頭,感受到決戰的巨大壓力。
確實,之前的交鋒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決戰,只有這場硬碰硬的對決才配稱為決戰。老實說,韓信不喜歡這種雙方力量差距如此巨大的戰鬥。
另一方面,這種打 ** 導致最大規模的傷亡!他非常不喜歡這種方式!
然而,他內心其實很欣賞這樣的戰鬥風格。但是面對對方如此猛烈的衝鋒,即便是韓信也感到棘手。此刻,只能盡力指揮大軍進行佈陣!
李元霸和李存孝兩人被安排在最前面,儘可能減少軍隊的損失。
然而,秦軍並不這麼想。儘管十萬人面對著一百五十萬敵軍,沒有一個人感到恐懼。他們一個個高呼著口號,不顧一切地朝李元霸和李存孝撲去,顯得異常激動。
終於有機會建立功勳、展現自己的時候到了。所有人都記得當初嬴槊以卑微的態度向蒙武、蒙恬求援。這對將士們來說是種羞辱。人人都銘記那份屈辱。如今他們要讓皇帝看到,即便沒有蒙武、蒙恬,這十萬人依然能夠擊敗匈奴!
“殺!”
“不負皇帝重託!”
“新皇遠超始皇!”
那一刻,戰士們的熱血沸騰,喊聲震天。
在大草原上,這將是一場決定性的決戰,能否徹底殲滅匈奴就在這一戰!但在咸陽城的咸陽宮中——
嬴政正對著一個火爐,火爐上的鐵壺裡煮著水,茶盤中的紫砂壺泡了茶。不得不說,用紫砂壺泡出的茶味道確實不錯,遠勝過銅壺或其他器具,令人心情愉悅。
但即使是美味的茶也無法消除他內心的憂愁。
儘管逆子嬴槊不在城中,諸葛亮、李斯、左宗棠等人仍讓他感到被壓制。儘管朝堂上他們並未明顯反對他,但那種強烈的壓制感使他一直憋著一口氣。
原本嬴政希望透過某種手段來改變這種局面,但隨著戴鋅的事發生,他覺得自己已失去了機會。這讓他更加不甘心。
嚥下一口茶後,他起身準備去早朝。儘管會被壓制,也要爭取每一個可能反擊的機會。
就在這時,有訊息傳來——“鄭和回來了!”
“什麼?”眾人一時不知所措,“鄭和?”
許多人面面相覷,互相詢問,“鄭和是誰?”
確實,在朝廷上現在能記得鄭和的人已經很少,儘管嬴槊當初向很多人介紹過他,但這已經過去近一年了,早已無人提及。大家努力搜尋記憶,忽然有人拍了一下大腿:
“航海之事!”
顯然,有人回憶起鄭和與航海的關係,其他人逐漸恍然大悟。
“當時嬴涑安排鄭和出海,並要求我們都去渡口送行,但大家都沒有當回事!”終於,有人想起了這件事。
內府司的人也開口說:“當時鄭和需要大船而且時間緊迫,我一時無法應對。在嬴涑的施壓下,從別處調來了二十艘大船!”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議論紛紛。
很快,所有人回想起那件事——他們想到鄭和在咸陽城和其他地方遊走,蒐集各類物品!許多回憶湧上心頭,不少人恍然大悟!
但即使是想起這些,許多人依舊搖頭表示輕視:“我以為是誰呢?不過是個航海者,來回一趟罷了。”
那一刻,很多人表達出對這種小事被拿到朝堂上報的態度。
更有人覺得索然無味,甚至準備開始彙報其他事務。
可是還沒等他們開口,嬴政臉色一沉,立即下令:“宣詔,所有大臣都要前往渡口迎接鄭和!”
眾人一片譁然,“滿朝大臣要去迎接一個鄭和?”大家都困惑不解。
鄭和個人,又不是什麼名門之後,在朝中也沒有什麼地位,竟然要專門迎接他?
就因為他的出海之行?然而出海的又不只是鄭和,嬴政還派出多批人尋找長生丹,為何特別迎接鄭和?眾人都非常不解。
但是,嬴政的眼中卻充滿了光芒。最初他也和眾人一樣,不怎麼重視鄭和。因為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出海任務。不過現在他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 時間不合常理!
為什麼會在繼位的當天讓鄭和出海?
為了鄭和的航海特地召集百官送行;儘管大部分官員不理睬,但自己與李斯還是親自去了!
嬴政覺得,這其中必有文章。如此重要的待遇一定是出於什麼原因!一定是有特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