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足飯飽,劉邦打了個響亮的飽嗝,一拍韓信的肩膀:“走,兄弟,帶你見識見識這咸陽城的繁華!”
韓信摸了摸圓滾滾的肚皮,嘿嘿一笑,跟上了劉邦的腳步。兩人並肩走在咸陽城寬闊的大街上,韓信的眼睛都快不夠用了。
街道兩旁,商鋪林立,叫賣聲此起彼伏,各種新奇玩意兒琳琅滿目,看得他眼花繚亂。
這咸陽城,比他老家那個小縣城,不知繁華了多少倍!
“這...這也太熱鬧了吧!”韓信驚歎道,像個沒見過世面的孩子。
“這算啥?”劉邦得意地一揚下巴,“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呢!咸陽城裡好玩的地方多了去了,以後哥慢慢帶你見識!”
兩人正說著,迎面走來兩個熟悉的身影——蕭何和張良。
原本蕭何與張良在驛館。
兩人眉頭微蹙,似有心事。
他們正為如何處置那十多萬匈奴俘虜而大傷腦筋。
嬴啟提出的“勞動改造”方案,讓二人拍案叫絕,但如何將這絕妙的想法落地實施,卻成了一道難題。
修路一事,蕭何拉了張良作壯丁。
處理俘虜一事落在張良頭上,張良也毫不客氣地將蕭何拉來。
蕭何自然不會拒絕,更何況,修路的事情兩人現在只需要統籌即可,已經不需要時刻盯著了。
只是兩人絞盡腦汁,討論了許久,卻始終理不出一個清晰的頭緒,心中不免有些煩悶。
“子房,你說咱們是不是鑽牛角尖了?”蕭何嘆了口氣,率先打破了沉默,“要不,咱們出去透透氣,換換腦子?”
張良深以為然地點點頭,兩人便並肩走出了府衙。
咸陽城中,瀝青路面平整乾淨,兩旁綠樹成蔭,與往日的黃土漫天、坑窪不平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正是蕭何與張良主持修路的成果。
“這路修得不錯,百姓出行方便多了。”蕭何看著眼前的景象,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
“是啊,這還得感謝陛下,要不是他提供水泥和瀝青,咱們哪能這麼快就完成這項工程?”張良表情平淡道。
兩人正說著,忽然瞥見前方不遠處,劉邦正帶著一個年輕人有說有笑地走來。
那年輕人身形挺拔,器宇軒昂,正是韓信。
“那不是劉邦嗎?他身邊那人是誰?”張良眼尖,一眼就認出了劉邦。
蕭何定睛一看,頓時眼前一亮:“不認識,但瞧其氣質,也並非凡人。”
這劉邦可是最近咸陽城裡的紅人啊,《大秦喉舌》報辦得風生水起,他每日接觸三教九流,見多識廣,說不定能有什麼好點子呢!
蕭何用胳膊肘碰了碰張良,“咱們不如過去問問他,他對勞動改造有什麼看法?”
張良略一思索,點了點頭:“也好,劉邦是陛下的人,勞動改造一事遲早要見報,大秦百姓也都要知道的,讓他提前瞭解一下也無妨。”
“再說,集思廣益,說不定能碰撞出什麼火花呢。”
於是,兩人快步上前,攔住了劉邦和韓信的去路。
“劉總編,別來無恙啊!”蕭何笑呵呵地拱了拱手。
“哎呦,這不是蕭先生和張先生嗎?什麼風把二位吹來了?”劉邦也趕緊回禮。
“這不是跟子房一起研究勞動改造的事兒嘛,這不,遇到點難題,想請劉總編指點一二。”蕭何也不拐彎抹角,直接說明了來意。
“勞動改造?”劉邦一愣,這詞兒他還是第一次聽說。
不過,能讓蕭何和張良都犯難的事兒,肯定不簡單。
他眼珠一轉,計上心來,說道:“指點不敢當,不過,我這兄弟初來咸陽,對這些事兒還不太瞭解,不如二位大人先給他解釋解釋,也讓他長長見識?”
劉邦一邊說著,一邊把韓信往前推了推。
他倒是挺推崇韓信的,想讓他在蕭何和張良面前露露臉。
韓信被劉邦推到前面,心中既緊張又興奮。
他沒想到,自己剛來咸陽,就有機會接觸到這麼重要的事情!他強壓住內心的激動,恭敬地向蕭何和張良行了一禮:“兩位先生,小子韓信,初來乍到,請多指教!”
蕭何和張良對視一眼,微微點頭。
這韓信,看起來年紀輕輕,氣度卻不凡,說不定他真能給出什麼建設性的意見。
“好說,好說。”蕭何笑了笑,“那我們就先給韓小兄弟講講這勞動改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