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日,陽光透過雲層的縫隙灑在大地上,滕等一行人在館長的引領下,腳步匆匆地來到了博物館的軍魂館。館內靜謐而莊重,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歷史的厚重氣息。他們徑直走向第二排的第一件藏品。那藏品被放置在一個玻璃展櫃之中這是一件青銅劍,在燈光的映照下,散發著獨特的光澤。滕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與專注,他深知,這藏品背後定是承載著無數不為人知的故事與深刻的歷史意義,而今天他們的任務,便是要深入挖掘其中的價值,為即將開展的工作專案獲取珍貴的靈感與素材。館長站在一旁,表情嚴肅而又帶著一絲自豪,他緩緩開口,準備為眾人講述這件藏品的來歷與相關背景,眾人皆豎起耳朵,一場知識與文化的探索之旅即將開啟。
同時騰腦海裡也出現了神秘眼鏡返回的資訊……
郢都王宮的大殿內,氣氛凝重而壓抑。昭陽身著繡有精美紋路的朝服,腰間所佩青銅君子劍隨著他的步伐輕輕晃動,發出輕微的金屬碰撞聲。他踏入殿中,見楚王高坐於華麗的王座之上,神色間透著威嚴與憂慮,兩旁的大臣們也皆面色肅穆。
昭陽心中清楚,此刻商議的決策將關乎楚國的命運走向。他暗自思忖,楚國多年來於諸侯間雖已嶄露頭角,但周邊的越國和魏國始終猶如芒刺在背。越雖新近受挫,可其地民眾悍勇,且不乏奇謀之士,一旦有機會便會再度興風作浪,妄圖奪回失地甚至侵佔更多楚境。魏國更是兵強馬壯,其國力雄厚,軍事謀略亦不容小覷,一直在尋找楚之破綻,企圖擴張自身勢力範圍。若不主動出擊,坐以待斃,楚國辛苦積攢的優勢恐將轉瞬即逝。
楚王微微抬手:“昭陽,免禮,今日召你前來,所為何事,你當心中有數。”
昭陽定了定神,目光堅定地說道:“王上,楚國欲圖霸業,越國與魏國實乃當前心腹大患。越雖新敗,然其根基尚存,且有東山再起之心;魏於北方,雄兵在握,常對我楚邊境窺探。此二國若聯起手來,楚國必將面臨巨大危機。”
楚王微微皺眉,傾身向前:“昭陽,你所言朕亦知曉,只是伐越之舉,並非輕易可為。越地多山川險阻,其民又堅韌好戰,上次之戰我軍雖勝,卻也損耗頗多。如今再興兵戈,糧草、兵員皆需慎思。”
昭陽聽後,心中一緊,他深知楚王的顧慮絕非多餘。伐越之路確實佈滿荊棘,山川地形於己方進軍極為不利,敵軍的頑強抵抗亦會造成大量傷亡。但他又想,若此時因困難而退縮,日後必將面臨更大的威脅。他沉思片刻,手不自覺地撫上青銅君子劍的劍柄,試圖從這陪伴自己多年的信物中獲取力量與勇氣,緩緩說道:“王上,正因如此,此次伐越更需出其不意。臣以為可挑選精銳之卒,組成輕裝奇兵,避開其重兵防守之地,沿小路突襲越之腹地。至於糧草,可在戰前於邊境秘密囤積,另遣小隊護送至前線。”他一邊說著,一邊在心中默默盤算著各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應對之策,每一個計劃都經過了他多日的深思熟慮,此刻說出來,既是向楚王進言,也是在給自己打氣。
楚王輕輕敲擊著王座的扶手,似在權衡利弊:“那魏國又該如何應對?我若舉兵伐越,魏國難保不會在背後捅刀子。”
昭陽深知魏國的存在是整個戰略佈局中極為棘手的部分。他的腦海中迅速閃過各種應對方案,思索著如何在伐越時牽制魏國。他想,魏國固然強大且狡猾,但各國之間利益糾葛錯綜複雜,只要善加利用,未必不能找到突破口。眼中閃過一絲決然:“王上,魏國重利,且其與趙、韓亦有紛爭。臣願在伐越之時,遣使者攜厚禮前往趙、韓,離間魏與他們的關係,使其不敢輕舉妄動。同時,在我楚魏邊境,陳兵佈陣,多設旌旗,佯裝大軍壓境,令魏以為我楚有備,不敢貿然出兵。”此計雖險,但他覺得唯有如此,才能在伐越時免除後顧之憂,可他也明白,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導致滿盤皆輸,內心不禁有些忐忑。
楚王仍有些疑慮:“昭陽,此計雖看似周全,但戰爭變數頗多。若使者未能成功離間,或者伐越之戰陷入膠著,楚國將陷入兩難之境。”
昭陽深知楚王的擔憂不無道理,他自己也對這些風險有著清醒的認識。但他看著楚王,又想到楚國的未來,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使命感。他想,自己身為楚國令尹、上柱國,深受楚王倚重,百姓敬仰,若此時畏縮不前,楚國將錯失良機。況且自己多年征戰,歷經無數艱難險阻,難道要在這關鍵時候放棄?他上前一步,單膝跪地,抬頭直視楚王。此時,他心中已將個人得失置之度外,只有對楚國的一片赤誠。他想,哪怕拼盡所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