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眼睛微眯,“為何?”
趙驚鴻道:“因為,迄今為止,歷代君王中,除了周文王和周武王是真正地創造了真正的治國之策的,兩人之後到今天,除了您,所有的君王,在治國之策上,幾乎沒有寸進!”
“哦?”嬴政不由得眼前一亮,“請驚師細講!”
蒙毅三人也認真地聽著。
趙驚鴻道:“您看,周文王創周易,對後世影響深遠,周文王創周禮,奠定了文明的基礎。”
“周禮確實是非常有效的治國之策,治民之策。”
“而後,不管是那些諸侯也好,那些國君也罷,他們全都在做一件事:納賢才!讓這些賢才為他治國,讓這些賢才給他講述如何治國,然後這些君王去嘗試。”
“失敗了,所謂的賢才擔負一些責任,但最終的罵名,還是落在了君王身上。”
“成功了,這些人誇讚君王一句賢明之君,而功勞他們佔了大部分。”
嬴政微微點頭,對趙驚鴻的說法非常認同。
倒是蒙毅表情怪異。
他覺得趙驚鴻說這些話,似乎在挖所有人的老底兒!
若這話傳出去,以後君王誰還會重用賢才?
趙驚鴻繼續道:“從周朝到現在這麼多年,若君王們仔細思考,認真考量,總結經驗,我覺得出一部:治國策,不為過吧!”
“但很可惜,沒有!”
“若論真正的治國之策,唯有君王最有發言權,因為他是一個國家的掌舵者,他是制度的頒佈者,更是政策的執行者,也是觀察者,更是總結經驗之人。”
“但很可惜,並沒有人這樣做。”
嬴政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是啊!
若歷代君王,總結經驗,足以出一部治國論!
就如同啟世大典一樣,歷代君王不斷完善,不斷總結經驗,改正之前的錯誤。
那最後,哪怕繼承皇位的君王能力不怎麼樣,但只要按照《治國論》去治理國家,總歸不會出現大錯。
可惜!
可惜啊!
這麼多國家,那麼多君王,竟然沒有一個人做這種事情。
倒不是要跟諸子百家爭鳴,但治國之道真的能總結出來,絕對也不弱於諸子百家,可自成一派!
只可惜,沒有人能做到。
蒙毅和扶蘇在一旁心中也是一驚。
是啊!
他們怎麼沒有想到過這些。
治國之策,誰有君王厲害啊!
真可惜,近千年來,沒有人想到這點。
嬴政拱手詢問:“這真是一大遺憾,敢問驚師,可還有對策?”
“有!”趙驚鴻走到酒桌前,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放下酒杯才緩緩道:“我剛才說的是最理想的狀態,既然沒有,那咱們就想辦法去解決,任何問題只要想去解決,就一定有解決之法!”
“沒錯!”嬴政也是這麼認為的,不管什麼事兒,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做成!
就像他一統六國,所有人都認為他做不到。
但,他就是做到了!
趙驚鴻道:“百家也並非不可用,法家立法,也立威嚴,兵家善戰,可衛國,儒家擅政,可治政。擇其所長而用,因其國情而變,糅百家之長,變成大秦治國之策,便可行!”
見一旁的扶蘇要說話,趙驚鴻補充道:“當然,並非直接搬運過來,而是因地適宜,將其變成最適合的。”
扶蘇恍然,“就像季父所說,百家皆可用,但如何用,是個問題啊。”
“這就是翰林院的作用!”趙驚鴻看向扶蘇,“翰林院就是集結百家典籍,吸納百家之才,將百家之法,逐漸融合,變成大秦的治國之策。”
趙驚鴻對嬴政拱手道:“大秦若是如同一家行駛的馬車,而陛下就是那駕車之人,車子要往哪裡走,要選用什麼樣的馬匹,如何訓練這些馬匹,這是陛下需要做的事情。因為,沒有人能比陛下更知道需要的是什麼。”
“不錯!”嬴政眸中驚喜之色閃爍,趙驚鴻所言,幾乎句句都說在了他心坎裡,“我大秦歷代先王,就如同尋馴獸禽師,律法制度,是秦國的鶴,這隻鶴,他是我大秦銳士,飲血的秦劍鑄成的,內仗金器,外依火精,五行之中霸佔金與火,才將我大秦立於不敗之地!”
“而如今,朕橫掃六國,天下已定,這大秦的鶴,便需要重新訓練!”
趙驚鴻微微點頭,心中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