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區,就是劃分利益範圍,肯定少不了一番扯皮。
得益於朱祁鎮熬夜畫出來的高畫質地圖,也先很明智地採取了一種方法。
即兩個部落有爭議,那就一個部落來劃,一個部落先選。
大不了換個家。
三個部落四個部落同理,反正劃分的那個部落要最後選。
當然,在實踐層面稍微複雜一些,但基本秉持這個原則,如此一來,矛盾不會集中到上面,也就是也先身上。
在事先基本商定的背景下,這些頭領們還是面紅耳赤爭論了整整一天,直到傍晚,一百多人才達成了一致意見。
,!
瓦剌與韃靼共劃分10盟135旗,其中以大漠為界,漠南有49旗,漠北有86旗,以盟旗制行郡縣制之實。
各旗旗主世襲罔替,但要對王庭承擔賦稅及軍事義務,倘若違反義務,其他旗需聽從王庭命令出兵征討……
總體而言,和以前差不多,只是把不固定的牧區固定了,把只是口頭約定的義務成文化、制度化了。
隨後,也先給各旗旗主頒佈印信與委任狀,委任狀抬頭寫明“大明蒙古地方”……
劃分好各自範圍後,也先公佈王庭中樞機構改制,按中原分為一至九品,設高官厚祿但沒實權的三公九卿,設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沒錯,也先直接把唐朝那一套抄來了。和朱祁鎮商談之後,也先比較了一下大明當今的體制,與歷史上歷朝歷代的制度優劣。
順著歷史脈絡,也先最終決定用三省六部制,機構多一點沒關係,官名多了正好封賞。
也先給自己留了個丞相,卻仍以淮王太師名義掌控全域性,中書令留給了伯顏帖木兒,門下省只保留了一個侍中,給了阿剌知院,尚書令給了賽罕王。
接下來,也先為在土木堡之戰、進攻大都及征討野人戰役中,立下戰功的將領們封賞,為眾位將領加官進爵,賞賜金銀、絲綢等各種財物,這些新貴填充了新體制下的大多數位置。
由於掌控榷場及在京師開設店鋪,也先很是膨脹。也先本就是豪邁之人,再加上手頭寬裕,,拉攏起下屬來毫不吝嗇,大把大把的的金銀賞賜下去,還有絲綢、布帛、瓷器、酒器等各種草原稀缺的中原貨物。
得到封賞的部下,愈發為他們尊敬的太師淮王感恩戴德。
:()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