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地主爽多了?
要知道,當初他們南下之前,最鼓舞人心的,是人人當地主的迷濛……
……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沒來,安南人腳步卻近了。
斥候與千目鏡,將安南人動向摸得清清楚楚。
安南人近了,安南人來了,安南人發起進攻了!
矮小黝黑的安南人騎在同樣矮小的安南馬上,與陣前零星分佈的戰象形成鮮明反差。
百餘頭高大的雄性亞洲象,均長著長長的象牙,所有戰象身披鎧甲,內襯鞣製牛皮,外為鐵葉鎖子甲。
戰象上方,有木質塔樓,裡面是三四個弓兵與槍兵。
安南軍陣前,還有一門門粗短的銅炮,他們是大明火炮的低配山寨版,但同樣可以近距離發射炮彈,將石彈或者鐵彈拋射上城牆。
萬餘騎兵,萬餘步兵,旌旗蔽空,鎧甲鮮明。
這些是安南拱衛京畿的小半精銳,是安南京畿老爺們傲視群夷的倚仗。
自安南脫離大明以來,黎利及後人多少攢下了一點家底,單看這軍容軍貌,確實是中南半島的一支強軍。
朱祁鎮雖然沒去過滿者伯夷,卻本能地感覺安南黎朝軍隊遠勝於爪哇諸島上的“強國”。
甚至,普通的衛所兵,應該也很難輕鬆擊敗這些“武裝猴群”,不然他的便宜老爹也不至於撤軍。
只是很不幸,三千營有更好的刀槍與盔甲,瓦剌兵不用說,從小在馬背長大,只要能健康活到成年,基本是天然的騎兵。
野人雖然是漁獵族群,卻一樣產馬。漁獵生產力同樣不高,健康成年的野人,一樣是傑出的戰士。
伯顏帖木兒,袁彬,哈銘,雖然年紀都不算太大,卻久經沙場,戰鬥經驗十分豐富。
朱祁鎮心裡已經默默為這些安南精銳祈禱。
:()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