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但是這對中國龐大的統治集團來說,遠遠滿足不了需要,於是明朝政府又派官赴南洋採辦。
&esp;&esp;隨後,私商販運也應運而生。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優質木尤其是紫檀木,幾乎全被捆載而去。
&esp;&esp;截止到明末清初,率當時世界所產紫檀木絕大多數盡彙集於華夏。
&esp;&esp;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為明代所採,有史料記載,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採過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節不直,根本無法使用。
&esp;&esp;這是因為紫檀木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明代採伐殆盡,清時尚未復生,來源枯竭,這也是紫檀木為世人所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
&esp;&esp;與歐美等西方人士比較,華夏更重視紫檀木,因為西方人士從未見過紫檀大料,認為只可作小巧器物。
&esp;&esp;據傳拿破崙墓前有五寸長的紫檀木棺槨模型,參觀者無不驚慕,以為稀有。
&esp;&esp;直到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來到華夏,見到許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精英盡在華夏,於是多方收買,運送回國。歐美流傳的紫檀器物,基本上都是從華夏運去的。
&esp;&esp;由於運輸困難,他們一般不收買整件器物,僅收買櫃門、箱面等有花紋者。運回之後裝安木框用以陳飾。
&esp;&esp;清朝中期,由於紫檀木的緊缺,皇家還不時從私商手中高價收購紫檀木,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購紫檀木的記載。
&esp;&esp;這時期,逐漸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不論哪一級官吏,只要見到紫檀木,決不放過,悉如數買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織造機構。
&esp;&esp;清中期以後,各地私商囤積的木料也全部被收買淨盡,這些木料中,為裝飾圓明園和宮內太上皇宮殿,用去一大批;同治、光緒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壽過後已所剩無幾;至袁世凱時,遂將僅存的紫檀木全數用光。
&esp;&esp;改革開放以後,大家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喜歡古典傳統傢俱逐漸變成了一種時尚,紫檀傢俱變成富裕階級使用、收藏的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