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怎麼樣了?”
結束下午門診回到病房的趙太正主任問住院總陳仁秀。
陳仁秀看了秀一一眼,然後馬上回答。
“按預定計劃接受抗癌治療的患者如果沒有明顯併發症就能出院。週末進來的抗癌治療住院的患者,這次也不是第一個週期,所以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大家都害怕的嚴重藥物副作用,通常都在早期出現。如果一開始沒事,通常繼續保持良好的可能性就很大。
當然,抗癌藥根據藥物劑量和使用時間,副作用有增大的趨勢。
“是嗎?都是常規病人嗎?”
“是,主任。”
“很好。我們也應該偶爾有這樣的情況。”
趙太正教授露出一絲苦澀的微笑。
因為在整個病房中,死亡人數最多的地方就是這個血液腫瘤內科病房。
其中,他負責的15樓西區病房有很多晚期患者住院,所以他目睹了很多死亡。
“那麼,那個病人怎麼樣了?”
趙太正笑了一會兒,然後看向秀一。
雖然他沒有說名字,但秀一立刻就知道趙教授說的是誰。
“是,景元患者兩天前從重症監護室轉到普通病房。目前血液檢查顯示炎症數值下降,相應部位的疼痛在主觀報告中也從9分降到了4分。”
“藥呢?”
“止痛藥的使用次數也減少了一半。”
“太好了。”
疼痛有時可能是無關緊要的指標,但有時卻是所有指標中最重要的。主觀分數下降當然是好現象,但止痛藥使用減少能客觀確認這一點則更好。
“運動情況呢?”
“目前運動能力還不穩定,只能坐輪椅活動。但行動沒有受到很大限制。神經科的意見是不會有永久性後遺症。”
“耳鼻喉科怎麼說?”
“每天早晚都在做內窺鏡檢查。今天會診室治療報告拍的照片情況是這樣的。”
秀一沒有口頭解釋照片情況,而是直接展示了照片。
當然,趙太正和陳仁秀的視線都集中在了照片上。
照片上的情況參差不齊,看起來確實不太好。但和最初的狀態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因為最初的情況糟糕到讓人懷疑癌症是不是真的復發了。
“這裡骨頭溶解的情況怎麼辦?”
趙太正指著照片上鼻咽部後面看起來穿孔的部位。
炎症本身已經消退了很多,但因此孔洞看起來更大了,這是個缺點。
而且在場的三位醫生都很清楚這個孔洞直接通向脊髓,所以非常擔心。
要是有水進去引發感染可怎麼辦?
當時可沒有像現在這樣能恢復良好的保證。
“先維持目前的治療,等壞死的組織再好一些,就進行手術修復。”
“手術?在這裡?”
鼻咽部是鼻子中間的組織,也就是在臉部中央。可以說,這裡是最難進行手術的部位。要進行手術,很可能要切開臉部的一半。
“是。幸運的是治療及時……據說可以透過內窺鏡進行。我沒有聽到準確的說法,但是……”
[是因為不清楚所以說得含糊吧?利用闊筋膜張肌(fascia ta)進行修復的可能性很大。]
“我認為利用闊筋膜張肌進行修復的可能性很大。”
秀一帶著一絲尷尬說完了這句話。
當然,聽他說話的趙太正教授並沒有這種感覺。
‘這孩子真不錯……’
通常內科醫生對手術治療不太感興趣。
但是真正優秀的內科醫生應該對最終的治療方法也很瞭解。
即使不會做,也應該知道。這樣才能給患者正確的解釋。
“好。那就先這樣。突然說要手術,患者會很驚慌的。”
“是,教授。”
“還有……”
趙太正沒有繼續病房巡視,而是重新整理了病房患者名單。
但沒有看到他想看的患者,於是又開啟了下午門診患者的名單。
“在哪裡……啊,在這裡。”
然後他上下滾動了很久,在“林香雅”這個名字前停了下來。
“這個患者是在門診開了住院單吧?打電話確認的時候聽說病房有床位,但看起來還沒有辦理住院手續。”
聽到他的嘟囔,病房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