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葉凌霜與瑪麗交換了一些低調卻充滿暗示性的微笑。
瑪麗不動聲色地提到最近銀行在某些地區的特殊投資,這種輕描淡寫的話語讓葉凌霜立即意識到,銀行在某些市場中的投資背景並不簡單。
這一切看似平常的談話,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潛在資訊。
隨著晚宴的進行,張宇和葉凌霜悄悄觀察著每一位與會者的舉動。
,!
托馬斯·德雷克與其他幾位銀行高管的對話中,張宇察覺到其中的幾處微妙變化。
每當涉及到國際局勢或金融危機時,他們的言辭中總會有些不經意的迴避。
張宇明白,這種迴避並非偶然,而是隱藏著某種重要的資訊。
而在貝拉的帶領下,他們開始一步步接觸到這些資訊,潛藏在銀行高層間的微妙權力鬥爭和“暗流”資金的蹤跡也漸漸浮出水面。
整個晚宴雖然表面看似輕鬆愉快,但每一場談話、每一次眼神交流,都充滿著暗流湧動的潛在博弈。
張宇和葉凌霜深知,這場看似社交的聚會,正是他們突破維多利亞國際銀行層層防線的關鍵一步。”
晚宴結束時,張宇和葉凌霜已經收集到了大量有價值的資訊。
他們透過細緻入微的社交策略和巧妙的互動,不僅與銀行高層建立了初步的信任關係,還獲得了更多關於“暗流”資金流動的直接線索。
這些線索中,關於資金如何透過多箇中介和投資工具轉移,如何避開各國金融監管的細節,讓兩人更加堅定了調查的方向。
兩人決定在接下來的幾天裡,繼續利用晚宴上建立的人脈關係,進一步滲透維多利亞國際銀行的內部,深入瞭解其與“暗流”的合作機制和金融操作。
每一次的接觸,都如同一步步踏入這個錯綜複雜的金融網路中心,他們深知,下一步的突破,可能會揭開一層更危險、更隱秘的面紗。
第二天,貝拉親自帶領張宇和葉凌霜進入了維多利亞國際銀行總部大樓。
大樓的外觀如同一座現代化的金融堡壘,高聳入雲的玻璃幕牆反射著外面的陰霾天空,顯得既冰冷又莊嚴。
站在大門前,張宇和葉凌霜都能感受到這座大樓散發出來的壓迫感,彷彿這座大樓不僅是銀行的象徵,更是這座城市金融權力的集中地。
進入大樓後,張宇和葉凌霜立刻感受到銀行內部的高科技氛圍——每個角落似乎都佈滿了最新科技的痕跡。
牆壁上安裝的觸控顯示屏隨時顯示著全球金融市場的動態和交易資訊,led燈條嵌入牆面,發出柔和的光芒,使得整個空間顯得現代而極具未來感。
大樓的每一層都佈滿了精心佈局的電子裝置,從自動感應門到靜音電梯,所有設計都追求極致的效率與安全。
銀行的安保措施簡直是嚴格到了極點。
一進入大樓的正門,張宇和葉凌霜便感受到強烈的安全氣息。
首先,他們被要求透過多重身份驗證:指紋識別、虹膜掃描以及面部識別系統依次啟用,每一項驗證都極為精確,沒有任何可供疏忽的空間。
銀行內部的安保系統採用了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它能夠在幾秒鐘內掃描並分析過往訪客和員工的歷史記錄,確保每一個進入銀行的人都符合安全標準。
進入銀行大樓的每一層,張宇和葉凌霜都被指引到設有高科技監控裝置的區域——每個房間、走廊、樓梯甚至衛生間,都被無死角地監控著。
銀行內配備了多層次的監控系統:不僅有360度旋轉的高畫質攝像頭,還裝置了熱成像裝置,用於辨識在夜間或視線不良的情況下潛在的威脅。
最為先進的是銀行設定的“動態人臉識別系統”,它可以實時捕捉到每個人的面部表情變化、身體姿態及行走軌跡,異常行為立即被系統標記並上報給安全部門。
特別是在進入銀行的高層區域時,張宇和葉凌霜發現,每個會議室和辦公室外,都站有裝備精良的保鏢,身著西裝但面無表情,他們的眼神專注而冷酷。
這些保鏢與銀行的安保人員並非普通的安保人員,而是專門接受過反恐訓練的精英,隨時可以應對突發事件。
最令張宇和葉凌霜感到震撼的是銀行的核心機密區。
這裡有著三道安保屏障——首先是生物識別門禁,其次是高頻無線電干擾系統,任何未經授權的裝置都無法接近;
最後,最為嚴密的是設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