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北夷的衝擊,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只是眾人正欲散去準備陰山關的防務時,上官韜卻又釋出了另外一條令人瞠目結舌的命令:“傳令眾軍立刻收拾所有軍備甲仗,儘速從陰山關撤退至邯山關!”
“殿下!這是為何?我軍雖有折損,可龍虎騎主力尚存,關中機簧神弩仍有萬餘,有必要從陰山關中撤退嗎?邯山關已是西北最後的屏障,一旦放棄陰山關,我軍就已退路全無,望殿下三思!”
上官韜無奈地搖了搖頭,沉重地嘆道:“來不及了……關防破敗已是致命,此時八萬大軍被戮更是雪上加霜,陰山關的失陷已是板上釘釘,無力迴天了。此前我軍數次從小道奇襲,屢得奇效,才能以劣勢的兵力堅持至今,可事不過三,北夷此次定是全力防範,再想兵行險招想來也是徒勞。而且我軍的情況也被寧安洩露出去,此次北夷能夠如此快速地全殲八萬大軍,想來應該也是放手一搏,從國內調來了最後的軍力吧。而且經歷過此前幾次大敗北夷不會再吝惜傷亡,定會不計代價地瘋狂攻關,以目前我軍的兵力看來,想要針鋒相對守住陰山關無異於痴人說夢。”
上官韜的話說至一半時所有人都安靜下來了,他們不是不明白,只是在沒有良策的情況下他們已經做好了以死報國的準備了。
“邯山關關防堅固,在那裡,我們還有勝利的希望。只要堅持十日,待到二十萬援軍到來,就是反攻之時!而且,就算要撤,陰山關也不會這麼便宜地送給北夷的!”
軍令急切,關中殘餘的數萬大軍趁夜撤出了陰山關,可是陰山關到底如何處理,上官韜卻是諱莫如深,直到大軍開出陰山關依舊無人知曉。
是夜,就在大軍離開陰山關兩個時辰後,後方傳來的巨大爆炸聲和沖天的火光驗證了上官韜的想法。北夷的大軍如期攻入了陰山關,倘若當時沒有撤退的話,此時會是怎樣一番你死我活的場景?
為了防止又有奸細洩露軍機,上官韜沒有將善後的安排告諸眾將,而是暗中安排親信率人在陰山關中埋滿了硝石雷火,在北夷前鋒入關時給予他們一個意想不到的大禮。
陰山關的連環爆炸讓北夷的前鋒遭到了重創,北夷因此停下了前進的腳步,給上官韜留下了一絲恰好能夠喘息的空間。
不過,受創的也僅僅是前鋒而已,很快,上官韜就得知了那個讓他絕望的數字。
三十五萬,北夷押上了國內剩餘所有的兵力,打算和舒國做一次殊死相搏,只要夠快,舒國富饒的國土就近在眼前!
大軍壓境,絕望的不僅僅只有上官韜,還有邯山關中的所有人。陰山關的殘兵加上邯山關的守軍,此時還不足十萬,面對北夷瘋狂的進攻,堅守十日似乎是個遙遙無期的願望。
可絕望歸絕望,上官韜明白自己已無路可退,身後就已是舒國繁華的國土,一旦鐵蹄入境,殺戮一起,民生多艱豈可忍視?無論如何,他總歸還是要從絕望中找到克敵制勝的方法,或許,真的讓他找到了。
上官韜召來了趙龍傑,上官建安,葉雨以及幾位心腹將領,軍情危殆,無論他們是否同意他也只能先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
“此次,我們想要得勝依然只有一個方法,偷襲,只要能繞到北夷背後,我們至少還有幾成的把握可以取得勝利。”
“皇兄,說來簡單,可是北夷數次被我們偷襲,早就分兵把守住了陰山中所有小道,想要再次從背後偷襲北夷談何容易?”眼前的形勢危急,上官建安也不再沉默,直言不諱地對上官韜說道,一旦邯山關失守,他們的國家將會陷入一片戰火之中。
“我們的希望,在這裡。”上官韜指向了地圖上的一個地方。
“西露國?”
“沒錯,西露國。”上官韜點了點頭,“借道西露國,從西露國境內迂迴至北夷身後,給他們致命一擊!”
“也對,西露國此時與我國已是盟國,想來此計有一定實現的希望,卻依舊有兩個問題難以解決。”
“兩個問題?”上官建安看向眉頭緊鎖的趙龍傑不解地問道。
“其一,西露國雖為盟國,但借道之事茲事體大,沒有西露國皇帝許可是不可能實現的,而且此去西露國來回時間太長,待到取得許可,只怕北夷已經兵臨城下了。其二,一旦關中精銳經西露國迂迴敵後,邯山關就得以十分不利的兵力面對北夷的三十餘萬大軍,能否撐到奇襲成功之時都是個問題。”
“趙老將軍所言都是事實,本王也沒有辦法解決,只能盡力去做了。本王的想法是,即刻讓精銳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