慮防備東邊的敵人了。
這種情況下,跟天朝結盟對付毛熊,就成為了非常迫切的安全需要了。
“沒有,亞歷山大二世推脫自己身體不適,不肯見我們派遣的特使!”
兼任外交大臣的俾斯麥表情凝重的對威廉一世說道。
威廉一世聽到他的話之後,心情也變得沉重了起來。
“看來來,毛熊人是鐵了心,不打算繼續要我們這個盟友了!”
威廉一世有些感嘆,從十七世紀開始,毛熊跟普魯士的關係就一直非常好。
甚至在1730年的時候,普魯士人安娜一世還當過毛熊的沙皇,那段時間可謂是普魯士和毛熊的蜜月期。
而且從那之後,毛熊跟普魯士的關係一直都很不錯,毛熊對於普魯士甚至還有救命之恩,若是沒有沙皇的保護的話,普魯士早就被拿破崙滅國了。
有這樣深厚的淵源,威廉一世自然不希望跟這個傳統盟友鬧翻。
只是,對方連他們的使者都不見,這讓他們非常被動。
眼下普魯士人的選擇不多,要麼答應沙皇的要求,對土軍宣戰,派兵去東歐戰場協助俄軍進攻土軍。
同時繼續借錢給毛熊人,支撐起毛熊那瀕臨崩潰的經濟和財政。
要麼他們就乾脆拒絕毛熊人的要求。
只是,無論哪一種選擇,都會讓普魯士承受巨大的代價,而這份代價顯然是他們不願意承擔的。
如果答應毛熊的要求,就會給人一種普魯士是毛熊小弟,對毛熊言聽計從的感覺。
這會讓德意芷地區的民眾對普魯士大為不滿,很容易激起民族主義者們的反對,在政治上是會嚴重失分的。
而且普列文要塞之戰的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普魯士不認為自己派軍去參加戰鬥就會有什麼改變,唯一的改變可能是他們會有很多士兵倒在戰場上,成為一具具冰冷的屍體。
在擊敗奧迪利之後,普魯士需要消化吸收北德意芷地區,整合這裡的力量為將來對高盧開戰做準備。
這種情況下出兵去東歐進攻土雞的話,會嚴重打亂他們的計劃,不利於他們的戰略規劃。
至於繼續借錢給毫無商業信用的毛熊人?
那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嗎?
已經上過一次當的普魯士人,顯然不希望上第二次當,所以借錢肯定是不可能的,除非毛熊人把之前欠他們的錢還了再說。
但問題是毛熊人哪裡有錢還啊?
他們要是有錢還的話,就不至於還要向普魯士伸手要錢了!
所以,第一種選擇不可取。
只是,拒絕毛熊的要求,就意味著普魯士跟毛熊會徹底決裂。
兩國之間恐怕從此就會變成仇敵了!
普魯士人的煩惱,對於高盧人而言簡直就是喜訊了。
高盧人在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可謂是欣喜若狂。
拿破崙三世召集大臣,高興的對他們宣佈道:。
“諸位,我們有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去對付東邊的德意芷人了!”
普魯士擊敗奧迪利之後,獲得了整合北德意芷地區的權力,這種情況下,他們建立德意芷帝國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高盧人已經把東邊的德意芷地區看做是一個整體對待了,這裡全部都是他們的敵人,他們跟普魯士人早晚必有一戰,這一點無論是普魯士人還是高盧人,雙方的有識之士心中都有這樣的共識。
見到眾大臣好奇的目光,拿破崙三世讓人把遠東那邊傳來的訊息宣讀了一遍。
“看來普魯士人跟毛熊的友好關係是走到盡頭了!”
“沒錯,普魯士人背信棄義在先,毛熊人絕對不可能輕易的饒恕他們!”
大臣們聽到這個訊息之後也都非常高興,普魯士人在普奧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實力,讓高盧人有些心驚膽戰。
當初他們進攻萊茵地區的時候,普魯士駐紮在這裡的軍隊只有區區十幾萬人而已,而他們卻擁有四五十萬大軍。
雙方的兵力對比非常懸殊,按理說他們應該大獲全勝才對。
可結果卻跟他們所料的完全不同,高盧軍隊除了拿下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這塊地方之外,再也沒有任何斬獲,他們被普軍擋在了萊茵河畔,無法繼續前進。
這一戰讓高盧人徹底丟掉了心中對普魯士人的輕視,當年拿破崙的法軍能把普魯士按在地上摩擦,但是他們現在顯然已經不可能辦到了。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