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征討叛軍(1 / 3)

最好能在倭國本土駐紮一支軍隊,這樣的話,一旦戰局有變,漢軍就能隨時參戰!

“傳我的命令,調遣海軍第一艦隊北上,封鎖倭國的出海口,另外派遣陸戰隊登陸倭國本土,攻佔石見銀山!”

而這個時候,之前跟幕府簽訂的條約中,石見銀山的十年租界條款就給了漢軍出兵的絕佳藉口了!跟天朝一樣,西方諸國中也有不少國家密切關注著倭國國內的局勢。

最關注的,當屬實力最強的日不落人。

日不落人曾在1863年跟薩摩藩爆發了一場戰爭,史稱薩英戰爭。

這場戰爭爆發之前,日不落人以為倭國跟天朝一樣,不過是個閉關鎖國的落後國家,在自己的艦隊面前肯定是不堪一擊的。

結果戰鬥爆發之後,實際的結果卻令他們大吃一驚。

只是倭國地區上的一個大名的薩摩藩,憑藉著自己的力量,讓英軍鎩羽而歸,英軍三艘戰艦被擊傷,死傷達到63人,而薩摩藩三艘戰艦被擊沉,陣亡五人,受傷十七人。

雙方的損失差不多,傷亡數字上薩摩藩甚至更少一些。。

這一結果讓日不落人感到十分意外,跟清軍不堪一擊的情況相比,倭國的一個地方上的大名居然擁有如此實力。

這讓他們重新認識了薩摩藩的實力,於是便重新制定了政策,拋棄了德川幕府,轉而開始支援薩摩藩。

而薩英戰爭中認識到了西洋人在戰艦和火炮上的優勢之後,以海軍立國的薩摩藩也對日不落人的強大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所以雙方一拍即合,從此便互相勾結在了一起,薩摩藩從日不落訂購了不少蒸汽戰艦,極大的增強了自身的海軍實力,甚至擁有了跟幕府海軍叫板的底氣。

有了這樣的合作,日不落人自然西方薩摩藩等西南諸番能在內戰中獲勝,那樣的話,憑藉著薩摩藩他們勢必能在倭國攫取更大的利益。

於是,在薩摩藩參加倒幕戰爭之後,日不落馬上從遠東地區運來了大量的武器,包括1萬支步槍,300門火炮,支援給薩摩藩。

而此時的幕府麾下只有不到200門火炮,僅僅是薩摩藩手中的大炮就超越了幕府全部的大炮,雙方在武器裝備上面的差距迅速擴大。

歷史上,伏見鳥羽之戰中,正是憑藉著火炮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倒幕軍才一舉擊潰了幕府軍隊,奠定了自己的勝利。

所以,得到了日不落人大力援助的倒幕軍,一時間士氣大振,喊出了打進江戶城,活捉幕府將軍的口號!

幕府軍因為準備倉促,加上之前受到漢軍的威脅,導致關東地區的軍隊大部分被調到了江戶城,使得京都等地的防禦空虛。

如此一來,原本人數處於劣勢的倒幕軍,在戰爭初期,在關西戰場上的兵力居然佔據了優勢。

倒幕派瞭解到幕府軍的主力不在戰場上之後,立刻兵分三路,一路由長州藩出兵,沿著本州島從西向東發起進攻,準備從進攻幕府在本州島關西地區的軍隊和親藩大名。

另外一路有土佐番出兵,跨過淡路島從西側登陸,進攻幕府在關西地區最重要的軍鎮—大板城!

第三路由薩摩藩出兵,從海上出發,以薩摩藩的海軍為主力,繞開幕府在正面的軍隊,直插伊勢灣,從背後對京都和大板地區的幕府軍隊予以痛擊。

倒幕軍中擁有西鄉隆盛、大保久利通等軍事和政治人才,他們無論是眼光還是能力,都比目前幕府麾下的那群人高出一個檔次。

制定這次作戰行動的人,就是倒幕軍的總指揮西鄉隆盛。

他的意圖很簡單,要趕在幕府軍的援軍抵達之前,儘快消滅關西地區這五萬多幕府軍。

如果能吃掉這支幕府軍的話,那麼倒幕軍控制的地盤和人口會大大增加,士氣也會大為提高。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能將京都的天煌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從而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效果。

而反觀幕府那邊,在損失了這五萬精銳之後,幕府自身的兵力會嚴重下降,對於倒幕軍的兵力優勢將不復存在!

而且最重要的是,遭受這樣重大挫敗以及丟掉了天煌之後,全國各地的大名們都會認識到幕府的虛弱。

到時候只要他們利用天煌的名義發出號召,各地的大名就會紛紛響應,從背後殺入江戶城,南北夾擊,將幕府置於死地!

所以,這一次的行動一旦成功,將極有可能奠定這場戰爭的結局。

為此,西鄉隆盛制定了這樣三路大軍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