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的認可,更是對他未來發展的期待。
按常理來說,有著如此深厚的背景,又被朱元璋如此肯定,方孝孺的仕途本應是一片光明,官運亨通、平步青雲。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朱元璋雖然看重他的才華,但卻並未將他留在自己身邊,而是選擇將他留給了自己的兒子。
可惜朱標的短命,最終又將他留給了朱允炆。
朱元璋的這番安排,可謂是用心良苦。
他深知方孝孺背後的浙西士紳集團勢力龐大,而方孝孺本人又性格正直,是標準的儒家士大夫做派。
若能將他用在朝廷之上,必定能夠安撫好浙西士大夫集團,為朝廷的穩定立下汗馬功勞。
然而,朱允炆卻並未能如朱元璋所願,他不懂如何用人,只是一味地言聽計從,是非不分。
這也導致了後來的悲劇——當朱棣攻入南京時,方孝孺直言唾面、抵死不從,大罵朱棣不忠不孝。
他的這種堅貞不屈的精神雖然令人敬佩,但也為他招來了滅頂之災。他最終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一位被株連十族的人。
這位千古忠臣,在面對朱棣的屠刀時,一身浩然正氣,毫無畏懼。
他踐行的“有殺身成仁,毋求生,以害仁”的信念,成為了那些儒家君子志士的警示格言。
然而,自古忠臣多悲壯,從容赴死似乎成為了他們的宿命
。方孝孺拉著八百多人一起為自己的信念赴死,這種勇氣與決心,可謂是千古無二了。
當朱允炆聽到方孝孺求見的訊息時,他的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
他知道,這位忠臣此次前來,可能是為了削藩而來。
:()大明之日月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