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殿內,朱允炆靜靜地站著一個屏風面前,屏風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人名。
他的手中緊緊握著筆,筆尖輕觸著屏風,每寫一個名字,讓身邊的太監把這個人的資訊找出來。
是了,前世的記憶之中,那些寫在史書上,關於這個時代的人物。
朱允炆讓身邊的太監,把每個人都建立一個檔案,方便自己以後查閱。
京營的改革,雖然有徐輝祖等人的支援,但是從大明建國到現在已經過了幾十年了。
朱允炆有理由相信,這個時候的京營的兵,都成為了老爺兵。
雖然這些人曾經都是底層受苦的農民,但是以這個時代的思想和那低著令人髮指識字率。
這幫人也會成為那個,屠龍少年終將成為惡龍的歷史因果律。
所以這些與大明休慼與共的勳貴們,軍隊作為他們的基本盤,絕對不會那麼輕易的屈服的。
記得曾經一位偉人說過,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他很認同這句話,沒有軍權的政權,只不過是一個空中樓閣罷了。
他從後世的記憶之中,看到那個充滿信仰的強大軍隊,從建軍開始幾代人,從來沒有改變過。
他清楚的知道這個軍隊的核心就是政工的制度,讓軍隊之中的每個人都知道為了什麼而戰。
這種制度也是這支軍隊,凝聚軍魂的關鍵。
他希望透過引入政工工作,為軍隊注入新的活力和精神力量。
而成立軍官培訓班,則是為了培養更多的軍事人才,為國家的未來儲備力量。
然而,這一切都需要有合適的人選來執行。
朱允炆需要找到那些身家清白、頭腦靈活、口才出眾的人才,來推動這項重要的改革。
但是這個年代識字的人才,大多都是儒家的衛士,能夠接受這種思想的人,都是風毛菱角。
因為他做的事,就要自絕於儒家門徒的身份,即使能得到朱允炆作為靠山,那也是一個孤臣的存在。
在沉思中,朱允炆不禁想起了大明仁宣之治的三位重臣——楊士奇、楊榮、楊溥。
這三位大臣都是大明朝的傑出人才,他們共同輔佐了明仁宗和明宣宗,開創了大明的新篇章。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讓他有些無奈。
現在的楊榮和楊溥還在準備府試,他們雖然有著宰輔之才,但還需要時間和歷練。
而楊士奇則已經在史館編史,他的才華和見識都讓他成為了合適的人選。
但是,楊士奇是否能夠勝任這個重要的職務,朱允炆還需要進一步地觀察和考驗。
朱允炆深深地嘆了口氣,他知道,選拔人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用心去尋找,用心去培養,一定能夠找到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才,來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他站起身來,走到窗前,眺望著遠方的天空,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希望。
只見樸不用急匆匆地走了進來,他來到朱允炆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低聲稟報道:
“皇爺,有幾位部閣大臣派人傳話過來,詢問明日早朝是否如期舉行,需要做什麼準備。”
朱允炆微微抬起頭,目光中透露出幾分沉思。
他輕輕地摩挲著下巴,似乎在思考著什麼重要的事情。
過了一會兒,他開口問道:“燕王現在到哪裡了?”
樸不用回答道:“回皇爺,據探子回報,燕王的車架已經接近長江,預計再過兩日便可渡過長江,抵達京師。”
朱允炆聞言,眉頭微微一皺。他心中明白,燕王的到來意味著一場政治風波即將掀起。
他沉思片刻,又問道:“二日後便是朔望大朝,對吧?”
樸不用點了點頭,回答道:“回皇爺,正是如此。”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氣,似乎在平復內心的波動。
他抬起頭,目光中透露出幾分決斷。
他緩緩地說道:“既然如此,明日早朝便取消吧。
讓宋忠嚴密監視,注意隱蔽,我需要知道他這一路所有的動靜。
你去召史館編纂楊士奇,讓他在謹慎殿奏對,我們需要商討一下對策。”
樸不用聞言,立刻點了點頭,轉身快步離開了宮殿。
他知道,接下來的日子將會異常艱難,但他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挑戰。
楊士奇,這位洪武年間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