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殿試(1 / 3)

三天時間匆匆而過,今日便是殿試之期。武植為此起了個早,因之前去過皇宮,他對路程較為熟悉。天剛亮,他便與武松兩人朝著皇宮方向行去。

兩人來到皇宮門口,已然看到皇宮門口有專人負責接待此次進宮殿試之人。當看到武植走來,宮門口的太監眼睛一亮,他可是知曉武植此人不僅深得聖上喜愛,而且在此次會試中還摘得了頭名。

“原來是武解元來了,這邊請。還請武解元的家眷在宮門外等候,武解元隨我這邊請。”

武植轉頭看向武松,微微點頭,起身跟隨宦官進入了宮中。不一會兒,便來到了一處大殿,只見裡面已經坐滿了此次參加殿試的舉子。看來自己到來的時間頗遲啊。

不過武植倒是沒怎麼為此擔憂,畢竟參加殿試的貢士,最後基本都能透過,只是重新排一下名次罷了。

因武植是此次會試的頭名,所以他的座位處於最前端。

剛坐下沒多久,就聽門外傳來一陣高喊:“陛下駕到!”緊接著腳步聲響起,只見宋徽宗以及五位朝臣從大殿門口大步而入。

旁邊的小太監一聲高喝:“請貢子參拜陛下。”武植及此次參考的貢子紛紛起身,朝著皇帝跪拜。宋徽宗點了點頭,然後開口說道。

宋徽宗點了點頭,然後開口道:“眾位學子請起。”“謝陛下!”眾多學子齊聲高呼之後便站起身來。宋徽宗徑直走向大殿上方的座位,其五位大臣則分列在大殿的兩側。

宋徽宗微微低頭,目光落在下方的武植身上,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那笑容似有安撫之意。

緊接著,立於下方的五位大臣有序地行動起來,他們手捧著一沓沓潔白的宣紙,輕步穿梭於考生之間,將書寫所用的宣紙逐一分發給每一位考生。

宋徽宗見宣紙已分發完畢,朗聲說道:“此次的策論題目名為“強軍治軍”。今日殿試,乃國之重大典禮。爾等能夠嶄露頭角,皆為才華出眾之人。朕期望你們各展所學,暢所欲言,為國家的未來獻出良策。朕將親自選拔賢能之才,勿辜負朕的期望,亦勿辜負天下。今,開考!”語畢,便坐到了上方的座位上,下方的眾大臣也在大殿中開始巡查。

當“強軍治軍”四字從宋徽宗口中說出時,武植聽聞微微皺眉,陷入沉思。

宋徽宗趙佶新登皇位不久,定是渴望有所建樹。而對於歷代君主而言,最大的功績無外乎開疆拓土或收復失地。

自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起,歷代君王都對收復燕雲十六州念念不忘,趙匡胤甚至還立下祖訓:不管是誰,只要能為大宋收復燕雲十六州,便可封王。

趙佶作為大宋皇位的繼承者,自然也不例外,他的心願想必就是收復燕雲十六州,所以才把“強軍治軍”四字當作此次策論的主題。

武植思緒翻湧,知識如潮。今生學識與前世記憶交織,強軍治軍之念匯聚成河。

他想到南宋岳飛,這位軍事奇才秉持“仁、信、智、勇、嚴”。愛兵如子是“仁”,士卒有難他親顧;賞罰分明為“信”,言出必行;排兵佈陣靈活是“智”;身先士卒為“勇”;軍紀嚴格是“嚴”,岳家軍因此紀律嚴明,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聞名,守護大宋。

明朝戚繼光治軍也有妙法。他重視選兵,挑強健樸實之人;訓練注重系統和實戰,演練鴛鴦陣等,促進兵種協同;還改進創新武器,如針對倭寇制狼筅;同時強化思想教育,激發士兵保家衛國鬥志。

武植融合二者智慧。他闡述岳飛培養士兵品德紀律以聚精神力量,引入戚繼光選兵、訓練之法,還提到改進武器裝備的意義。最終將二者融合,提筆便開始在宣紙上寫出了兼具思想引領和實操方法的強軍治軍策文。

宋徽宗看著下方的學子,有的交頭接耳,有的搔耳撓腮。當他看向武植時,發現武植已在宣紙上奮筆疾書。

徽宗頓感好奇,因為“強軍治軍”這一策論對學子們來說太難了。他們大多是學文的,軍事方面的知識匱乏,“強軍治軍”涉及軍事戰略、軍隊管理等複雜內容,對他們而言棘手至極。

但武植這麼快就有了思路且動筆書寫,這讓徽宗滿心好奇,他很想知道武植會在策文中寫出什麼樣獨特的見解。

約莫半個時辰,武植已然將“強軍治軍”這篇完整的策論依著腦中所思寫就。他緩緩收筆,而後抬頭看向了宋徽宗。

宋徽宗端坐在上,目光掃視全場,只見武植已然率先完成了策論。

再看其餘學子,有的正奮筆疾書,額頭滲出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