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失望!”
眾人拊掌慶賀。
隨後,顏刺史和範長史有事先走了,出門的時候再三勉勵李俊幾人:“好好幹!”
賀魯將軍留下,把軍中書記叫來,配合李俊操辦各項事宜。
朔方軍麾下單獨成軍的,僅定遠和豐安兩軍。
定遠軍,成軍於我朝景龍年間。
其時,西突厥勢大,屢次犯邊。
西突厥騎兵沿陰山山脈,自西北向東南一路燒殺搶掠,對京師腹地構成了莫大威脅。
特別是西突厥一路劫掠,重點毀壞北方的軍屯和馬場,一度導致我朝無法在河套平原安心種糧和放牧,進而極大地削弱了邊塞騎兵的馬匹供應。
景龍初年,人稱張韓公的張仁願張大人,就任朔方都護府大都督。
他針對突厥兵馬擅長遊擊襲擾的、重點攻擊牧場和草場的特點,徵調民夫修建起西、中、東三座受降城,並在此三城之地設立單獨成軍的定遠軍,專門應對突厥騎兵。
此後,定遠軍扼守陰山山闕,專心應對突厥騎兵,朔方軍也解決了每逢戰事都要從各州城抽調兵馬的難題。
從此突厥人發現,每當他們一露頭,唐朝的軍隊都能迅速出擊。突厥人想要掃蕩式地破壞河套平原成為妄想,而定遠軍就此成為專門剋制突厥人的剋星。
之後,每逢戰亂和天災,都會有大批的突厥人和其他草原各部前來歸附大唐,朔方都護府指定其部眾皆要前往此三城受降。
由此,定遠軍鎮守的三受降城,終於城如其名,
此後,定遠軍專職鎮守三受降城成為慣例,歷任的朔方軍將領如無大都督或節度使的授命,無故不得隨意調動定遠軍。
豐安軍的成軍,則更早於定遠軍。
早在則天大聖皇帝的萬歲通天元年,為拱衛黃河西側的養馬地,武皇敕令於靈州設豐安軍,領步軍八千,馬軍三千,歸朔方都護府大都督節制。
豐安軍自成軍之初,其任務就是為朝廷盯緊北方的突厥人。
武皇上位之初的長壽元年,祿東贊之子論欽陵率吐蕃大軍,從雪域高原一路南下,切斷了長安至大食的黃金商路。
吐蕃的天才將領論欽陵一路勢如破竹。安西淪陷,隴右告急,西域各地隨之陷入紛亂。
薛仁貴領命出征,本欲直奔邏些城圍魏救趙,卻被論欽陵大軍合圍於大非川,大唐十萬精兵被屠戮殆盡。此戰敗,大唐對吐蕃陷入頹勢,突厥、回鶻、契丹、葛羅祿各部皆蠢蠢欲動。
松贊干布死後,芒松芒贊任新贊普。祿東贊父子功高蓋主,與贊普猜忌愈深,朝堂內鬥不止。祿東贊父子相權軍權相繼旁落,吐蕃內部不穩。
值此良機,既為平復西域動亂,又為打通絲綢商路,武皇拜王孝傑為武威道總管,與左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率八萬精兵號稱二十萬大軍,討伐吐蕃。
當年十月,王孝傑率軍反攻西域,重挫吐蕃大軍,收復安西四鎮,並於龜茲重設安西都護府,留三萬正兵鎮守西域。
次年,王孝傑厲兵秣馬,出征青藏高原,佔據河煌谷地,兵鋒直抵青海湖。
吐蕃朝堂震動。
芒松芒贊任命勃論贊刃為大將,聯合西突厥可汗阿史那俀子,徵調十萬大軍外加二十萬僕從,號稱精兵五十萬眾,欲與王孝傑決一雌雄。
王孝傑果斷分兵,一路留守大營,自己親帥一路大軍出擊西突厥。
大唐鐵騎鋒銳,一擊大敗西突厥,斬敵三萬於陣前。
突厥各僕從部落膽寒,從此退出西域,蜷縮在陰山至賀蘭山北麓,只能偶爾派小股兵力滋擾大唐養馬地,以遲滯大唐兵鋒。
王孝傑再接再厲,親率騎兵繞青海湖迂迴,將吐蕃大軍攔腰截斷。
吐蕃眾僕從部落見唐軍勢大,又與主力相隔絕,竟臨陣棄主帥於不顧,四散逃命。
勃論贊刃見大勢已去,率親衛於亂軍中殺出一條血路逃回邏些城,終生不再染指軍事。
六年後,吐蕃積蓄力量,芒松芒贊拜麴莽布支為大將,領五萬精銳十萬僕從,號稱三十萬大軍攻打涼州,欲截斷河西走廊,重新恢復與突厥人的聯絡,打通高原與天山的南北通道。
時任涼州大都督唐休璟,僅率三萬隴右正兵,與吐蕃決戰於洪源谷。
麴莽布支吸取勃論贊刃的教訓,自己率親衛精兵坐鎮後方,驅趕僕從部落輪番出戰,欲消耗唐軍計程車氣。
幾番鏖戰,唐軍疲弊。
唐大都督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