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鎮北營成軍(1 / 3)

小說:我來自朔方 作者:仲實

豐安軍成軍不久,就爆發了營州之亂。

通天萬歲元年中,契丹人向天可汗武則天告狀,說營州都督趙文翽暴虐無度,契丹各部不堪其壓迫。

然武皇年事漸高,重用酷吏,對朝堂大臣都動輒刑訊逼供、抄家滅族,又豈會在意契丹人的生死?

契丹人見上告天可汗無果,卻引得趙文翽變本加厲。

契丹大族大賀氏忍無可忍,聯絡草原各部組成聯盟,共抗趙文翽。

在大賀氏首領李盡忠的帶領下,只短短數日,就聯合了契丹、東突厥、奚人、室韋各部族,組成了數萬人的草原聯盟大軍。

聯盟大軍一路攻城拔寨勢如破竹,先下營州,不日便兵臨澶州城下。

武皇震怒,從各地調兵派往澶州。其間,朝廷重臣張柬之獻策,調豐安軍北上,順路威逼後突厥人出兵組成聯軍,以偏師攻契丹聯盟大軍於不備。

後突厥國不情不願地派出一萬騎兵,與豐安軍組成聯軍,自西向東趕赴澶州。

李盡忠所率的契丹聯軍,久攻澶州不下,本就萌生了退意,打算借道西北,退回草原以儲存實力,待來年再圖大計。

卻不料,與遠道而來的豐安突厥聯軍撞了個滿懷。

契丹聯盟各部,此時都盼望著能順利逃回草原。但此番後路被堵,只能背水一戰,與豐安突厥聯軍死磕。

豐安軍本部兵力總共一萬有一,此番出征只留下一千步軍守營。

後突厥人礙於武皇威壓出兵,本就打算渾水摸魚,出兵不出力。恰逢契丹聯盟大軍死戰,後突厥騎兵每戰必潰。

豐州軍將士只能拼玉碎以圖瓦全,短短數日便已死傷過半。

契丹聯盟軍副帥孫萬榮獻計李盡忠,由孫萬榮領兵數千佯攻後突厥騎兵,而李盡忠則帶領大軍,正面迎擊豐安軍。

果不出孫萬榮所料,後突厥人一觸即潰,豐安軍孤軍陷入包圍。

豐安軍分身乏術,只能在敵人前後合圍之下,且戰且退。

營州之亂爆發近兩個月的時候,豐安軍奉旨出兵。待與後突厥國組成聯軍,急行軍半月便已投入戰場。豐安軍阻住了契丹聯軍的退路,給大唐北伐大軍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待北伐軍至敵兵退敗,苦苦堅持下來的豐安軍,只剩不足五百能戰之兵。

武皇感豐安軍高義,本打算重新滿編其營,奈何突發大病一場,引發朝堂震動,武皇臥榻綿延日久,終致神龍之變。

可憐的豐安軍,終究沒等來滿編之日,後於睿宗朝被解散。

后豐安軍歷經幾次重設,最後又幾次被解散,可謂命途多舛。

至玄宗皇帝朝,朔方都護府設節度使,治所常駐靈州。

靈州黃河西側的養馬地,因天寶十節度的龐大戰馬需求,再次突顯其重要性。朔方節度使因此再設豐安軍,以拱衛馬場和銀川平原。

此後,豐安軍僅為朔方軍麾下偏營,不再是皇帝敕設正軍,編制僅千餘人。

有定遠軍和豐安軍的舊例在前,鎮北營此番竟能單獨成軍,足見節度使對此營的重視。

鎮北營之後在朔方軍中,地位必將超然。

其實,站在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的角度,此時把豐州少年兵從朔方主軍中劃出來,單獨設立為鎮北營,自然有他特殊的考量。

第一,此舉是對少年們的保護。畢竟,鎮北營雖單獨成軍,但還需時日加以操練,短期內不會隨大軍出征,以避免新兵極高的傷亡率。

第二,扶植嫡系部隊。朔方境內,各種勢力犬牙交錯,各州府府衙乃至朔方軍中,不乏朝廷、安祿山、哥舒翰之流的細作和耳目。此時把鎮北營獨立成軍,既能給朔方軍補充新鮮血液,又能不被他人染指,從此便算做自己絕對的嫡系親信部隊。

第三,打造為安雅的助力。安雅已近成年,但卻因為庶女的身份,於公,在朝堂不能受蒙蔭,於私,在朔方不能公然入主中軍。而豐州的少戎軍,對安雅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和忠誠,明眼人都看在眼裡。此番鎮北營成軍,以後便是安雅最大的助力。

第四,治軍要賞罰分明。李俊帶領三十個少年深入草原,殺敵於千里之外斬首二十餘眾,最後攜戰利全身而退沒有造成重大傷亡。俊哥兒此行展現出來的手段和應對,全軍上下都是服氣的,實為朔方所有將帥士卒的楷模,必須高規格提拔以示重賞。

第五,要收服朔方上下的忠心。李俊草原之行突出了一個“忠”字,而自古以來,權謀的核心就在這個“忠”上面。皇帝想要天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