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結果倒是讓嬴政大為震驚啊。
想不到他李牧家,倒是出了個了不起的人才。
嬴政慶幸當初的選擇,將李牧招入麾下。
如果當年,他為了洩憤而選擇殺死李牧,就不會有今日的驚喜。
李荷華很有眼力,他立即跪拜,大喊道:“請陛下,賜名!”
隨後,在場的所有人,紛紛效仿,跪拜大呼。
“請陛下,賜名!”
嬴政微微皺眉,他在尋找腦海中合適的詞彙。
經過一番略微思索後,他展開雙臂朗聲道。
“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有此神物,可護佑秦朝永昌,華夏永昌!”
“當為,東方明!”
眾人再度朝拜大呼:“陛下安康!大秦永昌!”
“哈哈哈哈哈。”
......
“東方明矣,朝既昌矣。”這句話,出自先秦時期佚名寫的一首詩《雞鳴》。
這句話的本意是:“東方已經曚曚亮,上朝的官員已滿堂。”
但是,一句詩該如何解讀,還不是秦始皇說了算?
【感謝書友們的提議,尤其是書友“馬了頂大淦”的方案(雖然沒有采納)。
讓我有了靈感,立刻去查詢先秦時期的詩歌中,關於星辰、銀河等詞句,最終選擇“東方明”這個看起來很有文明的名字。】
.......
++++++++++
“東方明”引爆成功,見識到其強大的破壞力之後,嬴政興奮得一晚上都睡不著。
他的心中,又多了幾條思緒。
眾所周知,維持帝國霸權的三個條件:
一、防止區域附庸國家\/地方官員相互勾結,並讓他們在安全方面依賴帝國;
二、保持稱臣區域\/國家民眾思想上的絕對順從,並持續用武力提供保護;
三、防止境外蠻族的聯合入侵,影響到區域安全。
這三個道理,是宋坤與嬴政在邯鄲郡夜聊的時候,討論出來的結果。
看起來好像比較晦澀難懂,簡單來說。
即保持帝國生產力,保持帝國文化,保持帝國軍事力量,三者缺一不可。
如今的秦朝,依靠勍朝這個強有力的經濟夥伴,國內的生產始終在正常執行。
針對中原,嬴政推行“書同文、車同軌、度同制、行同倫、地同域”的核心指導思想,讓六國遺民服從並學習秦國文化。
保持大秦帝國疆域內的文化一致性。
但是,對於孔雀王朝、安息、塞琉古那幫外族呢?
嬴政皺眉思索,因為地區文化不同,外族在學習中原文化的時候,會十分吃力,並且缺乏認同感。
“要怎麼做呢?”
嬴政突然想到,要不啟用那個被廢棄的方案?
“焚書坑儒”。
曾經,他就想對六國遺民這樣做,只是後來被宋坤勸阻了。
宋坤認為:“六國文化與秦國文化同根同源,沒必要完全毀滅。當舊文化毫無用處之後,假以時日,六國遺民自然就會忘卻。”
嬴政一開始,是拒絕的。
宋坤又說道:“政哥,你可有想過,如此粗暴的行為,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嗎?”
這句話,讓嬴政猶豫了。
確實說得沒錯,如今天下初定,倘若再做出這樣行為,勢必會影響六國遺民歸心,可能會適得其反。
就這樣,嬴政採用了宋坤的意見。
現在過去了二十多年,已經初見成果。
六國遺民人人都書寫秦字,果真差不多忘記了過去的文字。
......
那麼,針對外族,應不應該“焚書坑儒”呢?
“可以做!甚至要做得更絕!”
嬴政是這樣想的。
古人有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而這一次,就是要將他們的文化傳承徹底斬斷!
在古代,如果想保持帝國長治久安,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愚民。
當民眾只識得種田,沒有別的亂七八糟思想,他們就不會心生謀逆。
其實,嬴政不太認可勍朝到處建立學堂,王庭實行義務教育的做法。
他總覺得,讓民眾太過聰明,不是一件好事,絕對會埋下禍端。
嬴政從未猜得到宋坤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