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實驗產品,在反覆的測試與除錯中,每一次實驗過後,研究人員都會精心復刻一臺相同結構但採用其他合金材質的蒸汽輪機作為樣品留存,以便對比研究。隨後,這臺實驗機器便會被回爐熔鍊,重塑為新的機型,繼續接受嚴苛的實驗。直至前一個月,在工程師們的不懈的努力下,實驗終獲成功,最終的蒸汽輪機產品橫空出世。其機寬 2.8 米,高 2.6 米,加上後面的燃燒爐長達8.9米,重達 12 噸,每分鐘轉速可達 1800 轉。這一次,它不再被回爐重造,而是被保留下來,接受長期穩定性實驗。就在昨天,喜訊傳來,穩定性實驗圓滿成功,與此同時,冶金研究所也成功積攢了足夠再造一臺機器的合金材料。今日,林振興親臨現場,便是要為這關鍵的時刻把關,確保這珍貴的蒸汽輪機萬無一失。
在林振興的細緻審視下,這臺蒸汽輪機順利透過檢驗,毫無問題。隨後,生產工作便馬不停蹄地全面展開。由於這臺蒸汽輪機結構複雜、工藝要求極高,單純依靠現在簡單的機床加工遠遠我做出所有的零件,比如葉片的連線結構,所以還需經驗豐富的大師傅們憑藉精湛技藝手工製作並打磨零件,精心輔助每一個生產環節。故而,即便一切順利,想要完整生產出這樣一臺 1000 馬力的蒸汽輪機,仍需耗費一個多月的漫長時光。
完成蒸汽輪機研究中心的工作後,林振興又馬不停蹄地趕赴東山船舶研究所的造船廠。在這裡,一艘專為他量身定製的船舶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始建造之中。這艘船乃是採用剛研發成功的,蒸汽輪機作為驅動的三體海船,預計建造時間為三個月,建成後將是這個時空第一艘完全由蒸汽動力作為驅動的船舶,沒想到在這個時空,第一艘蒸汽輪船竟然是用蒸汽輪機驅動的。而未來的鐵甲艦使用的是往復式蒸汽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往復式蒸汽機所需要的零件加工比較容易,材料充足可以大規模的推廣,而蒸汽輪機用到的高溫穩定的不鏽鋼合成困難,而且葉片結構對於現在的機床加工不易,無法大規模生產,他力主建造的這艘船,可是他耗費巨資不計成本打造的,要是批次生產真扛不住,其主體部分全部由經過不斷擠壓鍛造的堅固鋼鐵造就,不管是龍骨還是板材,外層都要精心鍍上一層銅合金,不僅美觀大方,更能有效防止生鏽,確保船隻在惡劣的海洋環境中經久耐用。船身內部則採用名貴木材進行裝修,盡顯堅固與舒適。兩側的浮力倉同樣以鋼鐵為骨架,蒙上堅固的鐵皮後再鍍上銅合金,其前端呈精巧的流線錐形,後面主體橫截面宛如馬蹄形狀,長 13.8 米,寬 1.5 米,每個自重僅 1.5 噸卻可以提供22噸的浮力。它們透過五根連桿依據三角穩定原理巧妙地連線在主體船上,使主船體更為穩定地航行在波濤中,並且具備隨時拆卸的功能。如此設計,旨在應對不同的航行環境,當船隻在內河行駛時,因船體較寬可能影響航行效率,便可將浮力倉單獨拆卸下來,放在後面拖行,使船隻能夠靈活穿梭於內河航道之中。這艘船的設計滿載排水量高達 300 噸,火力配備更是令人驚歎,船上裝配有三門 120 毫米線膛速射炮,船頭一門,船尾兩側各一門,六門新型轉輪 35 毫米速射炮分配在兩側船舷甲板上,以及數量不等的火箭炮,其強大的火力和航行速度足以在海上自保。在滿能源狀態下,船隻自重達到 230 噸,配備兩臺燃燒鍋爐,一臺燃燒鍋爐工作時為巡航速度可達 25 節,當兩臺鍋爐同時工作時進入加速狀態,蒸汽輪機輸出馬力達到1500匹,速度更是能夠飆升至 38 節,如果長期加速狀態航行,將大大減短髮動機的壽命,所以非緊急情況下都是以航行速度航行。以巡航速度航行一次,續航里程可超過 2000 海里,無論是遠洋航行還是近海作戰,都將展現出卓越的效能。主船長度為 43.8 米,寬度為 6 米,加上兩邊的浮力穩定倉寬度為18米。乃是模仿現代戰艦模型而建,將一切最佳化皆著眼於速度而造,以便林振興能快速往返南北海域,最大程度減少路途耗費的寶貴時間。林振興將它命名為飛魚號
林振興踏入造船廠,來到船塢旁,只見工程師們正對著船尾的設計圖紙愁眉不展。林振興上前詢問,一位工程師憂心忡忡地說道:“將軍,這蒸汽輪機動力強勁,轉速極高,可咱們這船體滿載僅有兩三百噸,若按常規只設一個大螺旋槳,其尺寸受限,轉速過快時必然產生空泡效應,螺旋槳空轉,船速便難以提升,這可如何是好?”
林振興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回想過往看到的資料目光炯炯地說道:“既如此,我們可在同一根主軸上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