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3 / 4)

小說:雖遠必誅 作者:京文

這裡就是生命的最後歸宿了。只有李廣將軍仍然神采奕奕,越是處境危險,他越會以一個武士的自信來重振士氣。

匈奴人再度發動強攻,李廣與他計程車兵們英勇地一次次地挫敗匈奴人的攻勢。李廣這支四千人的騎兵,現在戰鬥人員已經減少了一千人,而匈奴人的傷亡更慘重,被漢軍射殺的,至少超過四千人。

左賢王已經觀察到李廣軍隊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了,準備再次發動一次大規模的進攻,徹底消滅漢軍。

就在這個最危急的關頭,李廣的救星到了。

張騫的一萬騎兵,終於出現在地平線上,這可是一支生力軍啊。

左賢王一看,哎,這可是一塊難啃的骨頭,雖然匈奴騎兵在人數上仍然佔據優勢,但是以十戰一,用了一天多的時間,將士早已疲憊不堪,居然連李廣的四千騎兵也拿不下來,自己反倒損失超過四千人,現在又來了一支人數更多的騎兵精銳,看來這仗更不好打了。

想到這裡,左賢王毅然決定撤圍,保住自己的實力最為重要。

匈奴軍隊撤退了,李廣再一次死裡逃生,這是第幾次了?李廣自己也記不清了。

三千多人陣亡,漢軍元氣大傷,不能繼續追擊了,也班師回國。

張騫行軍遲緩,導致李廣的前鋒部隊陷入重圍,被判處死刑,繳納一筆贖金後,免於死罪,貶為平民。李廣損失了三千多人馬,但同時射殺匈奴騎兵四千多人,功過相當,奇書…整理…提供下載不給予賞賜,也免於處罰。

而河西戰線歸來的霍去病則因為赫赫戰功,再度受到重賞,增加食邑五千戶。霍去病的部下鷹擊司馬趙破奴被封為“從票侯”,校尉高不識被封為“宜冠侯”,還有一個匈奴籍的將領僕多,也因為有功被封為“煇渠侯”。

兩次的河西之戰,使霍去病聲名遠揚,越來越受到武帝劉徹的信任,恩寵有加,在軍隊中的地位也節節攀升,大有與舅舅大將軍衛青平起平坐之勢。

而那位迷途將軍公孫敖,則因為行軍延誤,被判處死刑,當然他跟張騫一樣,繳納了一筆贖金,免於一死,貶為平民。

由於公孫敖的延誤,河西之戰雖然取得大勝,消滅匈奴軍隊三萬多人,但是河西走廊仍然在匈奴人的手中。

武帝劉徹派李息在黃河岸邊築城,以作為進攻河西走廊的橋頭堡。

就在此時,意外的事情發生了。河西走廊地帶最有權勢的渾邪王派人與李息取得了聯絡,準備投降中國,李息迅速準備了最快的馬車,將渾邪王的使者送往首都長安城。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渾邪王準備歸附大漢帝國呢?

兩次的河西戰役,匈奴在河西的兵力總計損失了四萬人,伊稚斜單于大發雷霆,此時單于派往河西督戰的兒子也返回王庭,添油加醋說了渾邪王與休屠王的壞話,單于更加怒不可遏。派出使者前往河西走廊,徵召渾邪王與休屠王馬上前往單于王庭。

單于徵召,究竟去還是不去呢?渾邪王對休屠王說:“你我是河西諸部落中最大的兩支,兩次大戰,損兵折將,現在單于對我們十分的憤怒,這時你我二人前往王庭,我看是凶多吉少了。於今之計,恐怕只有一條出路,就是投降漢帝國了。”休屠王想了想,覺得有道理,自伊稚斜單于篡位以來,處心積慮要擴張自己的勢力,消除國內異己勢力,要是兩人傻頭傻腦地前往請罪,不正中單于的下懷嗎?

反了!休屠王一拍大腿,決定了。

劉徹一聲不吭地聽了匈奴使者的報告,心裡暗自琢磨:“渾邪王與休屠王要是真心來降,那可以算是天大的喜事了;可是……會不會是詐降呢?”確實,詐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要兩手準備:既歡迎渾邪王與休屠王的歸附,同時嚴陣以待,以防止匈奴人詐降的詭計。

受降的重任,又交給年輕的“冠軍侯”霍去病。

這不是一場戰役,但卻比一場戰役更加複雜、充滿變數。波雲詭譎的受降過程,霍去病再向世人展示了他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的大將風範,以及霹靂雷霆般的鐵腕。

霍去病統率大軍,渡過黃河,準備接受匈奴渾邪王與休屠王的投降。

除渾邪王與休屠王外,歸附漢朝的隊伍中,還包括了三十一位匈奴的小王,總計五萬人。離漢帝國的邊境越近,休屠王的心情越沉重,他開始後悔了,終於他停了下來,不走了。休屠王的反悔讓渾邪王大吃一驚,休屠王手握重兵,一旦內部起訌,後果不堪設想。

怎麼辦?渾邪王牙關一咬:休屠王啊,開弓沒有回頭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