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吃驚地發現,漢軍已經傾巢而出動了。
劉邦怎麼突然改變了主意,不待婁敬回報便匆匆出動大軍呢?
劉邦對軍情出現了重大的誤判!
劉邦親征以來,四戰四捷。硰石戰役後,韓王信的殘餘部隊(趙利、王黃兵團)與匈奴騎兵向北逃竄。劉邦結合十個偵騎所帶回的情報判斷,斷定位於代谷的匈奴大本營的敵軍主力,一定是馳援韓王信的殘餘部隊,這樣才使得大本營中只剩下老弱傷殘。
是否要等待婁敬回報?
劉邦突然覺得有些好笑了:自己究竟是謹慎呢?還是膽怯?是不是光陰霜白了鬂發的同時,也銷磨了銳氣,是不是擁有江山美女後,失去了往日勇往的精神?
膽怯?劉邦笑了。
他曾冒著死罪私自放了囚犯而落草為寇;他曾在鴻門宴上面對刀光劍影,生死懸於一線;在滎陽城,他曾陷入重圍,九死一生;也曾與西楚霸王隔江對峙,被楚兵箭中胸膛,險些命喪黃泉。每一步他都艱難地挺過來,每一次他都能化險為夷,一步一步走上權力的顛峰,這只是幸運呢?還是天命?他寧可認為是天命。
史無前例的龐大秦帝國在他手中倒下了。
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的首級也成為他案頭上的賞品。
區區一個冒頓,豈能敵擋住帝國的雄軍。
劉邦不再遲疑了,他下令兵分兩路:主力部隊由周勃、樊噲率領,進擊硰石以北,尋殲匈奴主力與韓王信的殘部;自己則統領夏侯嬰與灌嬰的部隊,即刻北進,直撲匈奴的大本營代谷。
大軍越過句注山,從代谷返回的婁敬正好迎上劉邦的軍隊。
婁敬緊急晉見劉邦:“陛下速下令停止進軍,匈奴有詐!”
劉邦吃了一驚,問道:“你在代谷發現匈奴的精銳騎兵了嗎?”
婁敬答道:“這倒沒有。”
劉邦仿若吃了一粒定心丸,捋了一下鬍子,神情輕鬆地說:“既沒發現,為何說匈奴有詐?”
婁敬說:“從冒頓弒父繼位以來,匈奴滅東胡、破月氏,南下吞併樓煩與白羊,佔領河南之地,圍馬邑,降韓王,軍力是何等強大。可是臣近窺其營地,只有老弱殘兵,根本不可作戰,現在漢匈兩國開戰,按常理,敵人一定會耀其兵威,壯其聲勢以鼓舞士氣,但實際匈奴軍隊卻十分低調,看不到精銳之師,可見其用意,正是向我軍示弱,以誘使我軍進行攻擊,他們精銳之師,肯定是埋伏在某個地方,準備對我軍實施伏擊。所以我認為,決不可以冒然出擊。”
婁敬雖是精明過人,可要說行軍打仗,卻是外行,他在軍中呆過,但只是小小的關西戍卒。劉邦心裡不高興:“只是叫你婁敬去打探虛實,既然連你也沒有發現匈奴在代谷設有精銳部隊,你的任務也算完成了。剩下來的事,犯不著你來指手劃腳的啊。”
所以劉邦淡淡地說:“我知道啦,不過大軍已經出發,無故回師,這是會影響士氣的,所以一定要繼續前進。”
婁敬很頑固,堅持己見:“陛下,絕對不可以輕師冒進,否則陷入匈奴的重圍之中,說不定會全軍覆滅呢。”
劉邦聽事勃然大怒,對婁敬咆哮:“你這死賊,你有何本事,只不過靠著一張利嘴,才混得個官職,今天居然敢妖言惑眾,擾動軍心,你該當何罪?”
說罷,就讓衛兵把婁敬抓了起來,投入廣武監獄中,準備凱旋迴師後,再做處置。
〖注:
劉邦兵分兩路,其具體細節不甚清楚,筆者從《漢書》諸將傳中擇取相關資料,列於下:
其一為周勃。《漢書·周勃傳》:“以將軍從高帝擊韓王信於代,降下霍人。以前至武泉,擊胡騎,破之武泉北。轉攻韓信軍銅鞮,破之。還,降太原六城。擊韓信胡騎晉陽下,破之,下晉陽。後擊韓信軍於硰石,破之,追北八十里。還攻樓煩三城,因擊胡騎平城下,所將卒當馳道為多。”
其二為樊噲。《漢書·樊噲傳》:“以將軍從攻反者韓王信於代。自霍人以往至雲中,與絳侯等共定之。”
其三為夏侯嬰。《漢書·夏侯嬰傳》:“因從擊韓信軍胡騎晉陽旁,大破之。追北至平城,為胡所圍,七日不得通。”
其四為灌嬰。《漢書·灌嬰傳》:“從擊韓王信於代,至馬邑,別降樓煩以北六縣,斬代左將,破胡騎於武泉北。復從擊胡騎晉陽下,所將卒斬胡白題將一人。又受詔並將燕、趙、齊、梁、楚車騎,擊破胡騎於硰石。至平城,為胡所困。”
以上資料可見,周勃與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