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也會鑽法律空子;他的建議常被皇帝採納,在皇帝那邊說得上話,所以很多人託他寫奏章呈給皇帝,陳湯靠給別人寫奏章,撈了不少銀子。
陳湯最終毀在貪財之上,東窗事發後,陳湯再次被逮捕入獄。成帝劉驁考慮到他遠征郅支的功勞,沒有治罪,只是貶為平民百姓,流放到敦煌。
但有意思的是,敦煌太守並不願意接收陳湯,因為陳湯的名氣太大了,而敦煌作為通往西域的邊境,西域人來來往往很多,看到陳湯從神壇跌落下來,成為尋常百姓,這無疑有損大漢的威嚴。所以敦煌太守上書皇帝:“陳湯以前誅殺郅支單于,威行外國,不宜居住在邊塞。”
此時,朝中議郎耿育也上書,為陳湯求請。耿育說:“老棄敦煌,正當西域通道,令威名折衝之巨旋踵及身,復為郅支遺虜所笑,誠可悲也!”然後當然又免不了提及陳湯的齊天之功業:“至今奉使外蠻者,未嘗不陳郅支之誅以揚漢國之盛。……今國家無文帝累年節儉富饒之畜,又無武帝薦延梟俊禽敵之臣,獨有一陳湯耳!”
這話說得語重心長啊。到了這時,論文治,沒有漢文帝時的富裕,論武功,沒有漢武帝時的一大群赫赫名將,現在就只有陳湯一人啊,朝廷還不給點面子?
最後成帝批准陳湯返回長安城。幾年後,陳湯與世長辭,結束了他曾波瀾壯闊,又幾經沉浮的傳奇一生。
【六、邊疆的危機】
自元帝始,西漢開始走向衰弱,雖然表面上仍然很強大。
元帝時代的武功,只有兩件事可以稱道,其一便是陳湯的萬里遠征,誅殺郅支單于,另一件便是馮奉世再度平定羌亂。
自神爵二年(前60年)趙充國平定先零羌的叛亂後,西部邊陲平靜了十八年。直到元帝永光二年(前42年)的秋季,隴西彡姐羌叛亂。
這次羌人叛亂的規模比較小。宣帝時代那次羌人叛亂,是一種多部落聯合的有預謀的叛亂,而且背後有匈奴人的支援。而彡姐羌的叛亂,則純粹是單一部落的反叛。這次反叛的原因,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推測大約有兩種可能性,其一是漢地政府官員對羌人的壓迫,這是造成夷族叛亂的一個重要誘因;其二可能與元帝永光二年,全國經濟形勢惡化、物價大幅上漲有關。
已經連續幾年糧食的收成很不好,這除了天災的原因之外,大概更可能是人為的因素,內政一旦惡化,便會表現在經濟生產的惡化。
此時的糧食價格各地差異很大。在京城地區,每石穀物賣二百多錢,而在邊郡地區,每石穀物賣到四百多錢,價格最高的是在關東地區,每石穀物竟然賣到五百多錢。
我們對比一下宣帝神爵元年羌亂時的谷價,當時糧食年年獲得豐收,穀物每石售價只有五錢,而在邊郡地區,如金城郡,每石穀物也不過才八錢。
彡姐羌主要居住在隴西郡,屬於邊郡地區,此時的谷價與宣帝神爵年間相比,價格上漲了五十倍。
雖然我們沒有確切的彡姐羌反叛的原因,但物價上漲過快,很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彡姐羌造反的訊息傳來,長安政府大為震動。元帝急召文武重臣入朝商討此事,包括宰相韋玄成、御史大夫鄭弘、大司馬車騎將軍王接、左將軍許嘉、右將軍馮奉世等。
國內經濟惡化,政府已經焦頭爛額了,沒想到節外生枝,又冒出彡姐羌造反的訊息,韋玄成等人木訥了半天,想不出個對策。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後都以急盼的眼光放在了馮奉世的身上。
為什麼是馮奉世?
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馮奉世以使節的身份出使大宛,途中遇到莎車國叛亂,他果斷地矯制徵用西域各國的軍隊,憑藉自己非凡的軍事才能,一舉擊敗莎車國的反叛分子,使西域局勢轉危為安。馮奉世的膽略與果敢獲得了朝野的交口讚譽,從而他以知兵、沉勇有大略而聞名天下。
自從平定莎車國之後,馮奉世一路官運亨通。他先是擔任水衡都尉,後擔任執金吾,他仍然保持著果斷勇武的英雄本色。有一回,上郡屬國(漢帝國劃若干地區為歸降的胡人居住地,保留胡人的風俗與官秩,稱為屬國)歸降漢朝的一萬多名胡人突然造反,揚長而去,馮奉世得知訊息,當機立斷,持著漢節,率領軍隊前往追擊,勸回了一部分胡人,斬殺了一部分頑固分子。
因為馮奉世對四夷之事有潛心的研究,在管理胡人方面上特殊的本領,所以在前任典屬國(負責管理屬國)右將軍常惠去世後,馮奉世接任了常惠之職,擔任右將軍典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