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4 / 4)

小說:雖遠必誅 作者:京文

個月時間,以大赦的囚犯為主力的南征軍團組建完成。

在這段時間裡,漢軍總參謀部日夜研究南征作戰計劃。動用陸軍翻越南嶺,勢必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呂后七年時周灶將軍率軍南征,受困於崇山峻嶺與莽莽叢林,溼熱瘴氣以及毒蟲猛獸,使漢軍非戰鬥傷亡極多,所以翻越南嶺作戰,是最差勁的選擇。必須要採用秦帝國經略南嶺的方法,避開叢林地帶,順著水路發動攻擊。

此時,南越國一些親漢派的將領,由於受到呂嘉的排擠,紛紛北上向中國投誠,這些人的到來,為漢軍制訂具體的作戰方案,提供了大量的資料。

漢代的地理學知識相當豐富,已經掌握了龐大的珠江水系的支流分佈情況,正是這些地理知識儲備,為南征制定了一個極為卓越的計劃。

南越國的都城在番禺(現在廣州)臨珠江出海口,沿珠江三大支流西江、東江、北江均可以到達番禺城內,這是帝國組建水軍南征的基礎。南征目標十分明確,只要端掉南越的都城番禺,龐大的南越國就瓦解了。

具體的行軍方案是,帝國水軍分四路出發:

第一路由伏波將軍路博德指揮,從桂陽(廣東連縣)出發,順著湟水(連江,北江的支流)南下,進入北江,然後順流而下,直抵番禺。路博德追隨霍去病參加過漠北戰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將領。

第二路由樓船將軍楊僕指揮,從豫章(江西南昌)出發,順湞水(也是北江的支流)南下,入北江,進逼番禺。

第三路由兩位南越的降將指揮,分別是戈船將軍嚴與下瀨將軍甲,從零陵出發,沿湘江支流溯流而上,再經靈渠進入灕江,灕江是桂江的支流,順桂江南下,到達蒼梧,桂江在此匯入西江,繼續沿西江東進,最後抵達番禺。這條路線,便是當年秦帝國經略嶺南的主要通道,再度利用了秦帝國所修建的不朽的水利工程:靈渠,使得船隻可以直接從湘江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