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道:“不錯,這便是《梅花三弄》了|Qī|shu|ωang|。作者桓依乃東晉名將,取梅花凌霜傲雪之意,頌隱士高潔不凡之品格。可為高聲弄、低聲弄、遊弄之說三種變奏,旋律優美流暢,更添獨特意韻。”
祁恬與胡媚娘相視一笑,齊聲道:“不懂!”青衣閉目靜聞,淡然道:“此琴以泛聲為主,同樣的調律,只在徽位上重複三次。”話音方落,船身微微搖晃,為清風搖曳,邁入些許距離。
再聽船外聲音,似是有了變化,燈芯拱手道:“公子勞神!”青衣微微一笑,道:“枝葉也是一首古琴曲,喚做《平沙落雁》,其意昭然,只在借鴻鴣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其作者據聞,乃是唐代陳立昂。”
楊起道:“果真好聽。”祁恬瞥他一眼,撲哧一笑,低聲道:“不害臊,你聽得好壞?”
青衣道:“此曲評價極高,《古音正宗》有云‘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鴣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也。……通體節奏凡三起三落。初彈似鴻雁來賓,極雲霄之縹緲,序雁行以和鳴,倏隱倏顯,若往若來。其欲落也,迴環顧盼,空際盤旋;其將落也。息聲斜掠,繞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應,三五成群,飛鳴宿食,得所適情:子母隨而雌雄讓,亦能品焉。’可見全曲正是委婉流暢,雋永清新,不落俗塵。”
燈芯大為歎服,道:“公子見識,勝我等百倍不止。”身形陡然震顫,卻是一層結界破開,箏船得已挪將幾步。
其後風雲輕輕翻湧,琴曲再換。祁恬拍掌笑道:“這我聽得,莫非是《胡笳十八拍》不成?”
青衣笑道:“姐姐好耳力,此曲為蔡文姬所作,處處可見她思鄉情重、離子悽楚及浩然怨氣。‘拍’者,以突厥語而論,即為‘首’,又叫‘篇’、‘章’,之所以起‘胡笳’之名,蓋因琴音迥異,融合了胡茄哀聲之故。”
胡媚娘道:“此曲各地傳誦極廣。”青衣道:“正是!唐代琴家黃庭蘭,便以擅彈此曲著稱於世。李頎《聽董大彈胡笳》詩中有云‘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客歸。’全曲共十八段,運用宮、徵、羽三種調式,音樂對比鮮明,發展層漸遞進,可分兩大層次品鑑。”
燈芯似覺船身搖擺,喜道:“快快述說。”青衣道:“前十來拍,主要傾述作者身在胡地之時,對故鄉的思戀;後一層次麼?則是抒發胸意,莫不惜別稚子的隱痛與悲怨。”果真嘎吱一聲,又一層結界散去。眼前所見更是分明清晰,燈芯道人笑道:“妙哉!想來只剩下一層屏障了。”
只是後面的琴曲,青衣緊蹙眉頭,半日不曾識別,好半日啊呀一聲,嘆道:“我好糊塗,這不就是《廣陵散》麼?”眾人大驚,皆道:“此曲有名,可惜從來不曾聽過,不想卻在這雙湖島之外圍天空遇上?你莫要耽擱,速速解來。”
青衣點頭道:“《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據《戰國策》及《史記》中記載:韓國大臣嚴仲子與宰相俠累有宿仇,多年不能釋懷歸好,遂耿耿於心,聶政與嚴仲子交好,知其心思,便捨身刺殺韓相,正是‘士為知已者死’也。
只是東漢蔡邕之《琴操》說法又有不同,道:聶政是戰國時期之韓國匠人,其父為韓王鑄劍,不慎違了期限,結果被韓王所殺。聶政忿怒之下,為父報仇,可惜行刺失敗,但他有心,知悉韓王好樂之後,遂毀容,入山,苦學琴藝十餘年,待身懷絕技返韓時,雙鬢斑白,鬍鬚髯髯,已無人能夠相識。
他上下打點,找機會進宮,為韓王彈琴,伺機從琴腹內抽出匕首,刺死這權勢頗大的仇人,自已為宮中侍衛戕戮,當然也是壯烈身亡了。”果真又破開一層結界。
楊起嘆道:“不想這神獸也是好樂弄曲之人,可惜不走善道,不修功德。”感覺箏船行使緩慢,大為詫異。
燈芯道:“結界雖然卸開,但是餘韻猶存,你聽,又有琴聲悠悠而來了,尚須小公子一言。”
青衣樂在其中,道:“這曲子叫《漁樵問答》,有人云‘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所述乃一種隱逸之士對漁樵生活的極度嚮往,希望擺脫俗塵凡事的種種羈絆。聽來悠然自得,有飄逸灑脫之風,上下之句彼此呼應,頗為情趣。依託滾拂技法之純熟使用,至第七段形成高潮,真是刻劃出隱士豪放無羈、瀟灑自得的睥睨情狀。”
言罷,黃松扳動輪舵,委實輕鬆了許多。祁恬扒在船舷往下觀看,見雙湖島上,樹之巍巍,水之洋洋,路之隱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