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傳詔封賞的是被封賞的侄孫,這樣的榮耀是值得京城人說上好幾年的。韓氏的心卻開始往下沉,陳銘遠去的話,必定會帶上曼娘一塊回家,到時曼娘回去了,問個清楚明白,就什麼都來不及了。
此時諶哥兒哥倆已經睡醒午覺,被奶孃抱來這邊,陳四爺看見兒子們伸手就把他們兩個抱起:“走,去你三伯那邊,我和你三伯好好喝幾杯,你們去和你們弟兄們玩。”諶哥兒聽說要去三伯那邊,眉不由皺緊,自從三伯一家子回來,祖母就對自己沒有原來那麼疼愛了,可是被爹緊緊抱住,只是喊了聲娘。
韓氏走出兩步,想說外面冷,別帶出去,可是陳四爺正在歡喜時候,哪裡理她,幾大步就走出屋子。風吹進屋裡,吹下幾點小雪花,雖然屋裡的炭爐燒的很熱,可韓氏卻覺得從骨頭縫裡透出冷來。
接二連三的好訊息讓這個年過的越發喜氣洋洋,大年三十那晚,一家子聚在廳裡吃完年夜飯,擺上茶水點心,就撤掉中間的屏風,一大家子坐在一起熱熱鬧鬧說話。
陳大老爺坐在上方,見下面四對,都是恩愛情濃模樣,孫兒們都坐在那,彼此有模有樣地說話,不由大悅,對陳大太太道:“今夜遠兒也在此,我們這一家子總算團圓了,老二、老三、老四,他們三個現在都有了官做,小五還小,能在家理些庶務。以後,我也該告老了。”
九阿公正從美婢手裡接過一塊點心,聽了這話就道:“難道你也要學我,從此不問世事,不妥不妥,我還活著,你哪能做這樣逍遙事?”陳大老爺恭敬地道:“正因為爹爹您還活著,所以兒子才能做這樣逍遙事,已做祖父,喚爹尚且能應,天下這樣事又有幾個?”
九阿公聽的老懷大慰,哈哈大笑起來,陳大太太忙從丫鬟手裡接過帕子給九阿公擦掉方才吃點心時掉在唇邊的點心屑:“公公年紀慢慢大了,吃東西也該小口些。”九阿公點頭:“我明白,這麼大的年紀了,兒子兒媳們依舊恭敬,我這也叫福氣滿懷。”
下面坐著的晚輩們都笑起來,九阿公身子微微前傾對陳銘遠道:“阿遠,我這些孫兒裡面,包括你叔叔家的弟弟們在內,數你最聰明能幹,現在娶了這個媳婦,和你也是相得益彰,把這麼一大家子交給你們夫妻,我很歡喜。”
陳銘遠和曼娘夫妻忙站起行禮口稱不敢當,九阿公已經端起酒杯對在座諸人道:“如此佳辰,不該共賀一杯嗎?”眾人急忙全都站起,端起面前杯子,韓氏一口飲盡杯中的酒,只覺這酒酸澀無比。
眾人又各自坐下談笑起來,陳大太太笑著對韓氏道:“原本你理著家,難免疏忽了諶兒他們的管教,以後你空多了,也該多教教他們才是。”韓氏一張臉騰地紅起來,偏生陳四爺還在旁邊幫腔:“娘說的是,不光是你媳婦,平日我也該多看看他們。三哥家的謹侄,比諶兒還小差不多一歲呢,都已經在背唐詩了。可是諶兒還在唸千字文呢。”
韓氏的笑容卡在臉上,陳大老爺道:“家裡現在這個先生,雖然有坐性,學問也好,但我們要的,還是能教蒙童的,不如重新請一個。”陳銘遠已經點頭:“這蒙師呢,可是要好好挑,輕不得重不得。明年就是會試之期,有不少舉子會來,裡面也有做過蒙師的,不如慢慢打聽著,如果有那落第後留在京城的,就請回來,教教家裡這些孩子們。”
曼娘側耳聽了聽就道:“是今年了,不是明年了。”新的一年再次來臨,九阿公也笑了,丫鬟們端上餃子,孩子們顧不得先吃餃子挨個給長輩們磕頭,收壓歲錢。
這些紅包都是預備好的,每個孩子手上都拿了厚厚一疊,等坐回原來位子,都迫不及待各自拆開瞧瞧。九阿公嚥下一個餃子看著重孫子們都在拆紅包,笑眯眯地說:“這些,夠你們平日買果子吃。”
這時聽到睞姐兒輕輕啊了一聲,舉起紅包裡的:“曾祖父,這是給我的?”睞姐兒手裡拿的,是一對小金鐲子,遍體鏤空雕滿花朵,每個鐲子上面,還掛了一對玉鈴鐺,最適合女孩戴的。
九阿公笑眯眯地:“你不是有六年不在家,這啊,是補償你前面六年的,等到明年,就沒這麼好了。”原來如此,睞姐兒臉上頓時笑開花,規規矩矩給九阿公行禮道謝就把金鐲遞給曼娘:“娘,幫我戴上。”
曼娘接過才發現這對金鐲做工極其精緻,不由點女兒小額頭一下:“瞧把你高興的。”九阿公聽到了:“哎,這家裡,女孩子太少了,你們啊,也要給我再添兩個重孫女來。”睞姐兒還是一臉小嘻嘻,戴上那對小金鐲,襯著今日新穿的大紅衣衫,真像那畫上的玉女一樣。旁邊正在專心吃餃子的謹哥兒突然哎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