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殿下天性好武,日後終究是要派往邊關駐守。”範閒面色微沉,用自己地語言,述說著陛下日後的安排,“他天性直稜,絕不會主動做出任何有傷兄弟情誼的事情,這點你要放心,不要多疑。”
三皇子的手顫抖了一下,看著先生的臉,不知道他為什麼忽然要說這個。
“至於我,我將來總是要走地,這天下如此之大,我總要去海角天涯看上一眼才算不虛此生。”範閒微微笑了起來,“所以你也不要疑我,即便你長大後…也不要疑我。”
三皇子張大著嘴,不知為何感覺到一絲害怕。
“這不是身為臣子該說的話。”範閒斂了笑容,平靜說道:“但我想說給你聽。此生二十年,我已經厭倦了彼此之間猜測試探心意,不管你日後長大了還信不信這句話,但請你記住這句話。”
如他所言,這種話已然犯了天子家的大忌,更惶論是一位臣子口中說出,然而範閒偏生這般平靜地說了,說地如此自然。李承平怔怔看著先生那張本來英秀無比,今日卻有些憔悴的面容,下意識裡點了點頭。
…
三天了。京都已經平定,三騎再次入京,向天下宣告了陛下祭天歸來的訊息,驚魂未定的京都百姓們歡喜雀躍,站在皇城之上的範閒卻不知道他們受了這麼多的苦難後,還在高興什麼。
皇帝陛下被預定歸京的時間遲了三天,在這三天中,定州軍的軍情通報綿綿不斷地透過軍方和監察院的渠道往京中送來,範閒過足了監國的癮,兩隻手拿著陛下行璽胡亂蓋著。
這一天,訊息終於傳來,範閒帶著三皇子,與大皇子一道,連同倖存下來的保皇派老臣們,行過猶有兵刀之跡的街道,走出正陽門外,於十裡外之地停駐。
數千人密密麻麻地跪下,官道上根本站不下,很多人都直接跪在了道路兩旁的麥田裡,此時秋收未到,金黃麥穗撐過了戰馬的踐踏,帶著沉甸甸的收穫於微風中兩方搖擺。無數人的心情有如麥穗一般擺動激盪,守望著遠方行來的明黃御駕。
範閒把目光從麥田裡收回來,微笑看著身旁緊張喜悅的三皇子。
第一百七十章 父與子的下半卷
駕緩緩而至,平穩地停在官道之上,因戰亂慌張故,曾鋪黃土,灑清水,但皇帝陛下的那雙腳依然沒有任何遲疑,堅定而穩定地從明階上走下,踩在了京都周邊的土地上。
皇帝將手從姚太監的肘部挪開,平靜的目光緩緩掃過四野,數千臣子將士跪於地面,正在膜拜他,他的表情淡漠,眸子裡卻沒有太多的表情。
震天響的山呼萬歲聲中,皇帝的目光自遠方的京都城廓拉近,落在近處,掠過胡舒二位大學士,掠過一身戎裝的大皇子,掠過緊張而微喜不安的小兒子,最後淡淡然落在範閒那張英秀逼人的面寵上,注意到這小子的臉上帶著一抹極濃重的疲憊。
皇帝的唇角微翹,帶著一抹歡喜味道,似是在內心深處越來越喜歡這張漂亮的臉了,但他的眉頭馬上皺了皺,因為發現範閒受了不輕的內傷。
明黃龍袍一展,皇帝平伸雙臂,平靜而霸氣比無地對著前方的原野,山呼萬歲的聲音漸漸停歇。
如果沒有人敢看皇帝,那這幾千人從何知道皇帝的動作?
從下車開始,皇帝的目光便基本落在範閒的身上,範閒覺得渾身不自在,偏生低著頭,不知做何反應,只聽著山呼萬歲聲後,陛下的雙腳漸漸向自己這行人行來。
臨走到範閒身前時,皇帝忽然轉了方向,沒有再看範閒一眼,很鄭重地扶起了舒蕪以及胡大學士。他雙手握著舒老頭的肩膀,微微用力,用一種和緩而堅定地語氣說道:“老學士受苦了。”
舒蕪心頭一驚,面露惶恐,胡大學士也是連稱不敢。皇帝笑了笑,沒有說什麼,緊接著,扶起了在京都一役中身先士卒,立下大功的大皇子。
對於這位自己從來都不怎麼喜歡的大兒子。皇帝的心情有些複雜,表情卻是一片平靜。
接著,皇帝又拉起了李承平,用右手輕輕在最小兒子的頭頂撫摩了一陣,目光望著四野忠於自己的臣下們,沒有說一句話。
然後他轉身而回,往御駕走去。
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心想這便完了?不是說天子回京的儀式走完沒有。而是說…護國首功之臣,泊公範閒還直挺挺的跪在地上,陛下怎麼一點兒表示也沒有?
舒蕪和胡大學士互視一眼,各自看出對方眼中地迷惑不解。範閒也有些摸不清頭腦,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該站起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