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1 / 4)

一、追根溯源話韶山 毛氏宗族七百年(1)

追根溯源話韶山毛氏宗族七百年

在中國的歷史名城長沙市南面不遠的地方,坐落著四周峰巒聳峙的縣城;因其地處湘江岸邊,又有一條名為瀏陽河的碧水流經境內,縣城被取名為湘潭。

從湘潭縣的縣城向西80華里,在湘鄉、寧鄉、湘潭三縣的交界處,聳立著一座松柏疊翠的山峰。相傳遠古時候的舜帝南巡曾路過這裡,休息時命從人吹簫奏樂,唱衛曲歌《簫韶九成》;簫歌起處,祥雲繚繞,百鳳翔集,由此簫樂便被人稱之為《韶樂》,舜帝曾在那停歇過的山峰也被人們稱之為了韶山。

南嶽群山素有七十二峰之說,韶山便是其中之一。遠遠望去,韶峰高聳,群巒蔥鬱。據《長沙府志》記載,曾有韶氏三姐妹,居山學道,山上留有韶氏三姐妹居住和遊歷過的韶山八景;清光緒元年(1875年),一位名叫周定寧的布衣名士,遊歷韶山後作《韶山記》,盛讚了韶山的地域概貌:

韶山,楚南一名山也!介三湘而遠七澤,發嶽麓而控東臺。瀠回地湧,水飛雪浪之花,九巍天開,山橫玉枕之案。綿亙百餘里,蜿蜒來八面之龍。山蒼莽,際無隆,狩幸致南巡之大舜。鳳音亭,丹鳳銜書;胭脂井,紫龍吐沫。上麓天,風雲際會,前金後紫……

另有古人寫詩盛讚韶山,其詩曰:

從來仙境稱韶峰,筆削三山插天空;

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是湘南一條龍。

山麓中,一灣碧水繞山而淌;山腳下,幾窪池塘前散落著不多見的幾戶農舍。農舍大都依山傍水,掩映在山中松柏和大樟樹的簇蔭之中。如果將大山的走勢譬如一條巨龍,那麼這裡就像是這條巨龍頜下的一顆明珠,鄉里人習慣地稱其為韶山沖。

700年前——公元1368年,也就是明洪武元年,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一時間天下振奮、群雄扼腕、百姓擁戴。一位遠在江西吉州府龍城縣(今江西省吉水縣)的青年農民毛太華,不甘一生碌碌無為地老死鄉里,他想走出龍城縣到“外面”闖一闖,“出人頭地”地幹一番事業,為自己也是為其後代爭得一份“蔭德”,於是便投奔了朱元璋的隊伍。不久,他投奔的這支軍隊被朱元璋派往雲南,毛太華就此參加了遠途跋涉的西征。抵達雲南後,毛太華隨軍作戰積有一些戰功,在雲南娶了一位苗族姑娘為妻,生下了8個孩子。戰事結束後,毛太華帶了妻子和長子毛清一、四子毛清四內遷,原本想回到江西故里“光宗耀祖”,但在途經湖南湘鄉縣時,便在縣城門外的緋紫橋畔安了家,並因其累積的軍功分得了數十畝田產。毛太華過世後,毛清一和毛清四便攜家帶口離開湘鄉縣,遷到了湘潭縣境內的七都七甲,也就是山水環抱、風景秀麗的韶山沖——由此,韶山沖便有了毛氏家族的這一支脈。

和韶山沖一山之隔的唐家圫,是毛澤東外祖家的居住地,毛澤東的童年主要是在這裡度過的(新華社稿)

世事滄桑,風雲變幻;星移斗轉,時代變遷。到了500年後的大清王朝,世代居住在韶山沖的毛氏宗族中有一個名叫毛恩普的人,膝下僅有一個兒子,叫毛貽昌,字順生,毛恩普按祖上流傳下來的習俗給獨生子取了一個號:“良弼”。

當毛順生15歲的時候,毛恩普為兒子娶回了一位比兒子大3歲的姑娘文素勤為妻,並請了風水先生選擇在韶山沖的上屋場重新翻蓋了一所“凹”字形的房宅。祖居湘鄉縣唐家土乇的文素勤很賢惠,跟毛順生克勤克儉地過日子,毛恩普老來也算是有了依靠。

5年當中,毛順生夫婦倆接連生了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不幸都因病沒能存活下來,這對毛恩普的打擊很大。他長途跋涉百餘里的路程去到南嶽衡山的大廟為毛家祈求“香火”,希望上天能夠降下恩惠,“賜福”給他們毛家,使之“後代興旺”,同時還“許願”自己從此以後吃“觀音齋”……

毛恩普的這一舉動深深打動並影響了文素勤,文素勤從此也開始篤信佛教,敬重神靈,為的是祈求上蒼保佑她再生下來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而毛順生卻不大相信這些,而且下決心要走出韶山沖去“外面”闖一闖。於是,他變賣了幾畝田產做路費,離開家鄉到兵營投了軍。

一、追根溯源話韶山 毛氏宗族七百年(2)

讀過一兩年書的毛順生,算是認得幾個字,但畢竟沒有多少知識,感到在軍隊的下層士兵中終究混不出什麼“名堂”來,便藉口家中有事,託人情去領了當年的軍餉,然後拿出一部分“賄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書首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