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強大為目標。我現在還在擬定具體的黨章和名單,讓這些人成為第一批民族獨立黨黨員。”馮庸手下的參謀班子和暗刺總部也在整理東北總督府成立以來,各部官員的表現。在馮庸心中,這第一批黨員就是整個民族獨立黨的核心元老。是自己統治整個勢力的工具,必須對自己忠心耿耿。這個東西就連和自己最親近的李俊都沒有插手,完全是馮庸自己一手操辦。
“民族獨立黨?”李俊仔細思量馮庸成立這個政黨的意義。“少帥,這樣外面很多人會看到咱們東北的野心,恐怕容易招致列強國家的抵制。”
“哼就算咱們不成立政黨他們還不是照常抵制。再說了,隨著東三省越來越穩固,敵人就算實力強大,來對付咱們東北也要思量思量。”馮庸現在可是絲毫不在乎列強的看法,只要自己的強大,就算插手別國內政都沒人敢說什麼,後世的美國憑什麼成為世界警察,還不是依靠他們那強悍到極點的國家實力。馮庸雖然沒想過將東北建設成美國那樣的國家,但最起碼也要有保衛國家主權的實力。
李俊點點頭,他知道馮庸現在告訴他也只是和他打個招呼,並不是要聽從他的意見,作為馮庸最親密的搭檔,李俊知道什麼事情應該插手,什麼事情不應該做。即便自己是馮庸的把兄弟,但是主從之分卻是應該注意的。
“另外,安排將那些俘虜的日本商人分批遣送。先將那些沒什麼用的人遣送回去,那些工程師作為最後一批,一定要趁機壓榨他們的勞動力。我聽說這些技術俘虜表現的很好,甚至願意用勞動來換取更為豐富的物質生活,這點答應他們。讓他們去技術學校任教。這樣的寶貝不用白不用。”馮庸想到俘虜營傳來的訊息。雖然馮庸的俘虜營不會虐待俘虜,但是想要維持好的生活待遇那是想都不用想了。沒讓他們當苦力已經是馮庸顧忌日本政府徹底發飆了,否則以馮庸後世對日本的痛恨,對於無法抵抗的俘虜雖然不會屠殺,但是苦力那是當定了。而是是做最苦最累工作的苦力。
。,
第一百六十章 神秘的蒙古大草原
第一更 求訂閱,求推薦收藏
清朝建立後,蒙古大草原也在驍勇的滿清八旗的鐵蹄下被統一起來,成為清廷的北部邊界區。清朝在蒙古實行入八分公制度。蒙古爵位分為六等,即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此六等以下還設有臺吉、塔布囊,又分為四等,臺吉、塔布囊的爵位相同,土默特左翼旗、喀喇沁三旗稱塔布囊,其餘旗稱臺吉。在外蒙古等處還設汗,地位高於和碩親王,但無塔布囊而只設臺吉。汗以下各等爵位有在職和閒散兩種,在職者為扎薩克。一般封爵皆可世襲罔替。
在這個時期所謂的蒙古不是後世所說的內蒙古和外蒙古,從清朝所沿襲稱呼的蒙古要遠遠的大於後世的內外蒙古加起來的總和。在民國成立後,蒙古草原上雖然發生了一定的動亂,但是現在草原上還基本上維持著滿清時期的制度。而馮庸企圖吞併的也只是北方和俄國接壤的蒙古大草原,體積包括後世的外蒙古共和國和中國內蒙古省的部分地區。畢竟現在的蒙古大草原被滿清政府割裂出來不少,並和關內的土地合併建立了熱河,察哈爾,綏遠三個省。而且這三個省在地理位置上恰恰包裹住直隸地區的北方,有拱衛京師的便利優勢,北洋政府對其也是極為的敏感,馮庸現在可沒有胃口能夠一下子吞下來,能夠在短期內拿下遼闊的蒙古大草原,馮庸已經很滿意。畢竟關內的情況錯綜複雜, 沒有統一天下的力量,馮庸是絕對不會行動的。貿然進關只會將民國這潭看似平靜的水攪渾。到時候整個民國四分五裂,很可能會給周圍有心的國家以可趁之機。那樣的話,民國就徹底的脫離了歷史的軌跡,甚至都有可能被歐洲列強全面瓜分了。自己的東北治安軍也很可能重蹈當年奉系軍閥的覆轍,最終損兵折將的退回關外。這是馮庸不願意看到的。而且東三省除了人口稀少一些外,資源充足,交通方便,還有很大的農業發展潛力,只要花費一部分的力氣將基礎設施搞上去,東北可謂是絕好的崛起之地,甚至比能夠爭天下的川蜀之地都要適合成為根基之地。馮庸絕對不會放過這麼好的地方,為了虛名踏入民國這趟渾水中。
蒙古雖然號稱天生的騎兵生產基地,是繼承成吉思汗榮光的地方。記過了兩百多年的演變,當年叱吒關東大地,將成吉思汗打趴下的滿洲八旗已經腐朽的不成樣子,甚至可以說沒有司愛紅戰鬥力了。但是蒙古騎兵雖然受到滿清政府的限制,但是依然保持著一定的戰鬥力。但是蒙古大草原地廣人稀,牧民生活困苦,維持溫飽都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