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1 / 4)

小說:三國大傳 作者:京文

潛識內敏”,肚子裡很有數。雖然身材高大,但大概是一個很沒有氣質,甚至令人一見發笑的人物。

諸葛亮入蜀領益州牧時,任命他為勸學從事。譙周來拜見時形態一定很可笑,所以孔明的左右人員一見到他便都笑了起來,弄得譙周很不自然。過後,有關部門要求追查鬨堂大笑人員的罪過,諸葛亮卻說道:這事就算了吧,不要說大家都樂,就連我也差點憋不住笑出來。但他對諸葛亮還是很敬服的。諸葛亮去世靈樞從前線到達城外時,只有他一個朝臣在朝廷禁令下達前跑到城外去迎靈拜柩。蔣琬執政後又任命他為典學從事,總領全州的學者,相當於蜀漢的###長。

後主劉禪立劉睿為太子,讓譙周去當太子的老師,對這個未來的第三任蜀漢君主進行文化、政治開蒙教育。後來官至光祿大夫,位列九卿。譙周雖然不參與政事,但經常有人向他問詢大事,他都能引經據典地予以回答,因此在蜀中很有名氣。

後來,在鄧艾兵臨城下時,後主與群臣會議,有人主張降吳,有人主張撤退到南中大後方,但只有譙周一人力主降魏。他認為吳國早晚也得被魏國消滅,投降兩次不如投降一次;南中後方雖然國土遼闊,但也許還沒到南中就遇到變亂身亡了。有人說魏國不受降怎麼辦?譙周又保證說如果魏國不禮遇於蜀主,他願意“身詣京都,以古義爭之”。後主還是不想投降,譙周又寫了一封長信勸降,劉禪竟然聽信了譙周的意見,開城投降。並下令南中各將領,正與魏軍作戰對壘的姜維諸將就地投降於魏軍。扼守劍門之下的姜維數將,堅持南中的霍戈,喋血巴東白帝的羅憲等一群蜀漢的最後英雄人物頓時如失皮之毛,義憤悲痛得只能以劍斫石痛哭致國哀。其實英雄到了無用武之地時,何如就舉旗反叛無能的君主一把,打出一個帝王的旗號,天下未必就不響應,掉了頭顱不也勝似降兵戰俘?在譙周的一番勸降之下,在劉禪的一紙令下,一個偌大的蜀漢政權,竟然就這樣頃刻間土崩瓦解冰消雪融,譙周可謂居功甚偉了。所以《三國志》評價譙周“劉氏無虞,一邦蒙賴,周之謀也”,這種表揚恰恰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譙周顛覆蜀漢政權的罪證。

譙周賣主求榮得榮,西晉以他有“全國之功”,封他為亭侯,他也同樣必須以戰俘身份遷往洛陽。這是譙周想不到的。但是他既然深通經史就應該想到,有多少獻國者首先被買國者一刀兩段以警國臣的。後主沒有殺他、鄧艾沒有殺他,晉主也沒有殺他,算他命大走運。但他實在不想走,到了漢中便生病不前,併為司馬氏算起卦來,說司馬昭快死了。果然如其所言。但司馬炎代魏稱晉帝后,也並不放過他,屢次催他去洛陽報到,拜為騎都尉。這對他而言似乎是一種恥辱,因而他只想回故土,願意繳還所有封位。但晉朝根本不想讓他回老家,71歲時終老於洛陽。譙周身後備受史學家的批評與文學家的嘲諷,稱他的勸降行為“何恥之深?”“俯首而事仇,可謂苟存,豈大居正之道!”“國君死社稷,卿大夫死位,況稱天子而可辱於人乎!”“禪既暗主,周實駑臣”。也有人說譙周的勸降之策遇上了後主而得行。如果遇到“忿肆之人”,有廉恥的國君,譙周一定會被殺掉,會招來“夷滅之禍”。其實,譙周這個老東西從骨子裡就是“反黨”的,他從來就沒擁護過劉漢政權,連續出賣先後兩個蜀主劉璋與劉禪,稱得上是最無恥的儒生叛徒。

後世及當代學人都有人說蜀漢已當亡,已沒有實力對抗曹魏政權,其實不然。還是晉人史學家孫盛講的比較客觀。孫盛講道:

(譙)周謂(勸)萬乘之君偷生苟免,亡禮希利,要冀微榮,惑矣!且以事勢言之,理有未盡。何者?禪雖庸主,實無桀、紂之酷。戰雖屢北,未有土崩之亂。縱不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東鄙以思後圖。是時羅憲以重兵據白帝,霍戈以強卒鎮夜郎。蜀土險狹,山水峻隔,絕激湍,非步卒所涉。若悉取舟楫,保據江州,徵兵南中,乞師東國,如此則姜、廖五將自然雲從,吳之三師承命電赴,何投寄之所而慮於必亡也?魏之來,搴國大舉,欲追則舟楫靡資,欲留則師老多虞。且屈伸有會,情勢代起。徐因思奮之民,以攻驕惰之卒,此越王所以敗闔閭,田單所以摧騎劫也。何謂匆匆遽自囚虜,下堅壁於敵人,至斫石之至恨哉?葛生有云:“事之不濟則已耳,安能復為之下!”壯哉斯言,可以立懦夫之志矣。觀古燕齊荊越之敗,或國覆主滅,或魚懸鳥竄,終能建功立事、康復社稷,豈曰天助,抑亦人謀也。向使懷苟存之計,納譙周之言,何邦基之能構、令名之可獲哉?禪既暗主,周實駑臣,方之申包、田單、范蠡、大夫種,不亦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