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2 / 4)

荷屬東印度垂涎三尺,作為列強中最弱的荷蘭,卻坐擁無比豐富的石油儲備,簡直天理難容!

而荷蘭人也不是傻瓜,對日本的狼子野心早有預防。為此聯合了英美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此外,鐵礦和鋼鐵這種戰略物資更是禁運重點。

由於日本的石油八成依賴進口,於是日本和美國撕破臉是必要的。

不過日本雖然瘋狂,卻絕不愚蠢,他們很清楚地意識到雙方在工業、人口、科技上的絕對差距。因此日本的軍事戰略目標是打一次“有限戰爭”,以重現他們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的輝煌,迫使美國承認日本在亞洲地區的霸權。

因為大洋的隔絕,和歐洲大陸不同,無論是什麼樣的勢力,一般都不會把目標瞄準美國本土,哪怕是日本,也就是想要搶奪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地盤而已。

因此,當墨西哥這個家門口唯一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的敵人被放倒之後,美國就迅速轉入了“不干預主義”。

雖然之後由於納粹佔領法國等緣故,讓美國感到了強烈的不安,導致1940年的民調顯示,有67%的美國人認為德國的勝利會對美國造成威脅。大約有71%的美國認為應當對年輕人進行強制軍事訓練。到了1941年有72%的美國人認為,打倒納粹比讓美國遠離戰爭更加重要。

有意思的是,雖然民眾一改態度,堅持對納粹進行防備甚至是打擊,但是由於美國間接選舉的特性,導致珍珠港事件之前,國會中的“不干預主義”依舊佔據主導地位。

他們甚至威脅彈劾主戰的總統羅斯福。同時,德國移民也在努力阻止祖國和母國的開戰。羅斯福總統一表露出對德開戰的意思,就導致1940年總統選戰中沒了7%是選票,其中大部分的選票是在德裔移民的社群丟的。

當然,隨著美國人對納粹本質的進一步瞭解,以及國會中的不干預主義慢慢地消退,美國正式參戰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而事實上的美國,一開始目的僅僅是想要除掉納粹德國,同時逼迫日本離開軸心聯盟。

美國的策略,對於一般的國家而言確實會有效。

面對一個根本沒希望獲勝還願意和你講道理的對手,最明智的選擇無疑是把手縮回去,哪怕是另覓良機也不失為上策。

可惜的是,昭和時期的日本,自上而下瀰漫著一股濃郁的“搞事不嫌多”的作死思想。

因為當時日本的階級已經固化,大量的社會資源被皇室為首的豪門大族所佔據,偏偏因為意識形態問題,普通日本人對這個社會的吸血鬼沒有辦法。

如果是在經濟景氣的明治、大正年間這些都還好說,偏偏此時的日本經濟完全不行了,一般民眾甚至連飯都吃不飽,要想出人頭地,唯有從軍。

可以說到了這一步,日本的軍部大暴走,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連明治老臣西園寺公望都被日本軍中激進的皇道派列為刺殺目標,其瘋狂程度可見一斑。

於是日本選擇了一條軍事冒險的道路,希望透過偷襲珍珠港解決掉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在美國戰鬥潛能被挖掘出來之前和美國簽訂和平協議。

不過日本這樣一個國家註定不會得意下去的,美國的航母正巧不再珍珠港,為未來的戰鬥保留了火種。

透過儲存的航母,美軍扛過了日軍的“一波流”之後,戰爭潛力全開的美國迅速扭轉了局勢。

最終,在東亞不可一世的日軍,在太平洋被美軍打了個1比20,哪怕是硫磺島這樣擁有堅固防禦工事的戰役,戰損比也有1:8。

當然,美國也是熬過了一段時間,畢竟珍珠港的襲擊,也事實重創了美軍太平洋上的海軍實力。

快速進入角色的樊奕澤,開始在空白的計劃書上快速書寫著。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間軸中,此刻日本全國可用的燃油儲備只能夠勉強半年消耗。”樊奕澤手指輕輕敲打著控制檯的桌面,自言自語道。

這個時期的日本,其實能夠做出的選擇不多,半年的燃油消耗,根本無力實現攻佔華夏的野心,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而這也是日本之所以偷襲珍珠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日本明白,要麼從華夏撤兵,停止對外擴張,外交上向美國靠攏。

要麼自組旗幟,南下奪取戰略資源,繼續加強對外侵略。南洋有美國,英國,荷蘭的殖民地,進軍南洋就等於向美英荷三國宣戰。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樞紐,夏威夷東距美國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諸島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