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明朝末年的清平鎮,主角小虎年方七八歲,機靈聰慧,早已是家中得力的小幫手,常跟著爹爹去集市賣些自家編制的竹籃。
他的父親李大山,是個憨厚朴實的工匠。那時世道不太平,常有流寇侵擾,所以李大山每次去較遠的地方送貨,都會讓家人送飯,以防萬一回不來餓肚子。
而小虎總是自告奮勇地擔起送飯的任務,一來是心疼母親勞累,二來嘛,每次送飯父親都會偷偷塞給他幾個銅板,讓他買些零嘴。
這日,李大山要去鎮外的碼頭給一艘遠行的商船送一批精美的竹器,行前特意叮囑小虎傍晚若是未歸,便送飯過去。
母親劉氏精心準備了飯菜,用嶄新的碎花布包好,放入那個小虎平日裡最愛的、繪著鯉魚跳龍門圖案的竹籃裡,還特意給他裝了一小壺自己釀的米酒,讓他帶給丈夫解乏。小虎接過籃子,興高采烈地出了門。
往常小虎都是沿著鎮中的主路去往碼頭,但那日,他在巷口玩耍時,聽一個外鄉來的貨郎說起有一條隱秘的小道能更快到達碼頭,只是那小道要穿過一片荒蕪的亂葬崗。
小虎心中雖有些害怕,但想著能快點見到父親,還能早點回來跟小夥伴們繼續玩耍,猶豫再三後,還是決定冒險一試。
那小道雜草叢生,怪石嶙峋,四周靜謐得有些陰森。小虎加快腳步,抱緊懷中的籃子,心臟砰砰直跳。剛走到亂葬崗邊緣,就看到一個身著破舊衣衫、面色蒼白的小男孩從一座孤墳後閃了出來,笑嘻嘻地看著他,邀請他一起玩捉迷藏。
小虎本想拒絕,但那小男孩的眼神中透著一股說不出的親切,鬼使神差地,他竟點了點頭。
兩人在墳包間你追我趕,漸漸地,小虎只覺得腦袋越來越沉,眼前的景象也開始模糊不清。他恍惚間看到那小男孩的身影變得虛幻,周圍的墳墓彷彿都活了過來,隱隱傳來陣陣哀怨的哭聲。
再說李大山在碼頭左等右等,始終不見小虎的身影,心中焦急萬分。待他火急火燎地趕回家中,卻發現小虎並未回來。劉氏一聽,頓時慌了神,夫妻二人趕忙點起燈籠,沿著小虎可能走的路一路尋找,邊找邊呼喊著小虎的名字,聲音中滿是擔憂與恐懼。
直到第二日清晨,鎮東的王阿婆在亂葬崗附近的樹林裡發現了昏迷不醒的小虎。只見他雙眼緊閉,面色蒼白如紙,手裡還緊緊攥著那個竹籃。王阿婆趕忙將小虎揹回了家,並通知了李大山夫婦。
夫妻二人趕到後,對王阿婆千恩萬謝。待小虎悠悠轉醒,眾人詢問他發生了何事,小虎卻眼神驚恐,只是一個勁兒地哭,嘴裡喃喃說著有個小男孩拉著他不讓他走,後來的事便記不清了。
劉氏心疼不已,為小虎熬了安神湯,又燒了他當日所穿的衣物,說是要祛祛邪氣。從那以後,小虎生了一場大病,臥床數月才漸漸好轉。而李大山一家也對那片亂葬崗避之不及,劉氏更是嚴厲告誡家中的孩子們,絕不可再靠近那片不祥之地。
此事在清平鎮上傳得沸沸揚揚,有人說那亂葬崗陰氣重,小虎是衝撞了邪祟;也有人說,是那亂世之中,冤魂太多,小虎是被迷了心智。
但究竟真相如何,無人知曉。只是每當夜幕降臨,那片亂葬崗便籠罩在一片死寂之中,再無人敢輕易涉足,唯有風聲嗚咽,似在訴說著那段離奇而又詭異的過往。
:()山村聊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