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先生的離世,徹底讓壓抑已久的陳友德無所束縛,對學業甚是敷衍。面對不再專攻學業的陳友德,其祖父和母親的寵溺卻一如既往,即使偶爾受到了其父陳源的責罵,祖父也會出面調息,勸慰陳源,說:“即使友德日後不能高中,以陳家的家業也能保他一生無憂。”還說什麼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之類的話語,以此寬慰陳源。
陳友德與謝舒琴婚後三年,也就是宣德二年春二月,明宣宗朱瞻基即位第二年。已及冠的陳友德跟隨友人去往京師北平遊玩。朱元璋建國初期將大明首都定為應天府。後朱棣打著清君側的名義,將大明江山從侄兒朱允炆手中奪來,永樂十九年,大明遷都,定都於北平。此後的應天府也就成了大明陪都。
起初,陳源並不同意陳友德遠遊,一是陳源希望陳友德還是當以學業為主,即便不願以學業為重,也該當對家中的生意關心起來。二是婚後三年的陳友德還來不及為陳家留下血脈,妻兒嬌嫩;三是陳老太公已過古稀之年,隨時都有駕鶴歸西的可能。
怎奈陳友德卻對其父說出一通大道理來,說什麼學子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什麼大丈夫該暢行天下,廣交天下學士。加上祖父的寵溺和偏袒,陳源也就只好任由陳友德遊玩北平。
北平,作為一朝新建的首都,自當有著天子的雍容大氣。北平城的恢宏大氣,一下就吸引了陳友德的眼睛。尤其是北京胡同裡形形色色的眠花宿柳之地,更是令他感到無比的誘惑。在遊人的串鼓下他名為去北京遊玩,訪名山大川,實為沉迷花柳之巷,好不快活。若不是因為突然接到家中書信告知陳老太公西去,恐怕他得長眠於花柳巷中。
當年,空衍道長曾對陳源說道,對陳友德不可寵溺,寵溺必使此子罪惡滔天。陳源謹記道長囑咐,幼年時也是嚴加管教。後有子文先生管束,又見陳友德早早考中秀才,也就對陳友德管教變得鬆弛起來。陳源放鬆管教也還罷了,怎奈祖父陳老太公和陳周氏早已忘了道長的忠言,一味寵溺與縱容。也恰因這些變化,才有了陳友德在友人的慫恿下出遊北平,出入花柳巷。出入花柳巷也還算情有可原。畢竟在當時的時代,出入花柳巷是許多文人大夫、風流士子、富家子弟常有的事。壞就壞在,他出入花柳巷後居然愛上了一個青樓女子,還立誓要同她廝守終生。
有話說,風塵女子兩張皮。一面是虛情,一面是假意。雖說有李師師、杜十娘等不一樣的風塵女子,但這畢竟是少數的。
接到祖父西去後的陳友德匆匆收拾好行囊南歸。南歸金陵的陳友德對北平遇見的青樓女子念念不忘,就連在為其祖父誦經的莊嚴時刻,他都可以神遊與北平的青樓女子來一番纏綿。
自從遇見了心中所愛之人,陳友德對賢淑、知書達理的妻子謝舒琴百般看不順眼。沒有了青樓女子的風情萬種,沒有鶯聲燕語,沒有纏綿悱惻,更沒有了顛鸞倒鳳的樂趣。不覺間,他看謝舒琴越看越不舒服。妻子謝舒琴敏感地意識到,自從北平歸來的丈夫已沒有了往日的溫柔,更多的是對她橫挑鼻子豎挑眼。以一個女子的直覺,她意識到丈夫已有新歡。然而,礙於當時封建禮教的束縛,男有三妻四妾本不足為奇,謝舒琴有苦也不能言,更何況陳家還家大業大,即使陳友德真的有三妻四妾,她也只能默默承受。而為了攏住丈夫心的謝舒琴,居然主動詢問起丈夫在北平的事來。並試探性地問丈夫在北平是否遇見了心儀的女子。
陳友德見妻子主動問起,也就將在北平遇見心儀之人的事說了。只是,他掩去了他所心儀的女子是落入風塵之人的情節。謝舒琴見丈夫坦然說起,又見丈夫對北平結識的女子相思入骨,大是不悅。心想著不如將女子迎娶回來,這也能讓丈夫舒坦起來。
“夫君對那女子一往情深,何不迎娶進家門?同奴家一起服侍你?”
陳友德又何嘗不想將女子迎娶回來,又怕父母不同意,也怕惹得妻子不快。心雖有所想,總是不好開口。而今見謝舒琴說來,滿心歡喜。卻依舊裝作一副為難的模樣。
“這可怎麼行?”
“男有三妻四妾本是司空見慣之事。只要夫君心中快活,且迎娶則個。”謝舒琴不愧是書香之家養育長大的女子,對事豁達,落落大方。
“這事,還是容我想想。”
“你擔心什麼?擔心公婆反對?”
說不擔心是假的。當然,陳友德擔心的倒不是父母不同意他納妾,怕的是他們一旦發現北平女子風塵的身份,那將是可怕的。
“這倒不是。只是,這樣的事有些難以啟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