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開場白臺詞過於冗長,會影響到觀眾的興致。”
“一些合唱節目缺少部分聲部,節目前後的主持人串詞需要修改。”
“一些使用拾音器的民族樂器效果欠佳,現場表演時,環境嘈雜,可能會導致效果不如預期,雜音特別多。”
彩排了一遍後,導演看著尹秋寫下的這些問題,陷入了沉思。
他也不是尸位素餐之人,這些問題,他自然是看出來了的。不過,有一些問題解決起來還是很麻煩的。
尤其是其中民族樂器的收音問題。
如果不是這些節目必須保留的話,他甚至都想直接把這些節目給斃了。
可一旦少了這些節目,如何體現喀什當地的特色呢?如何將這一名片打出去呢?
觀眾憑什麼跨越千里,來喀什看這樣,既沒有當地特色,也沒有明星大腕的音樂節呢?
而且,融媒體中心早早的就將“民族特色”作為宣發重點,向全國人民宣揚了出去。
到時,觀眾若是發現他斃了所有的民族特色樂隊節目,豈不是要罵死他?甚至還要給整個節目扣一個“欺詐消費者”的帽子。
這樣的結果,顯然不是他們想要的。
“拿一段效果最差的節目給我,我要覆盤一下。”導演長嘆一口氣,說道。
他戴上監聽耳機,看起了錄影。
樂隊的整體表演非常棒,但也正是因為他們激情的表演,導致拾音器裡出現了一些噪音。可以想象到,若是按照這種颱風,一切裝置跟得上,下面觀眾席裡的觀眾,一定是叫好聲連綿不絕,鼓掌聲轟鳴不止的那種,搞不好還會跟著節奏搖起來。
但是以目前的情況……
他小聲地問著尹秋:
“你說,這個節目能斃了嗎?”
尹秋有些驚訝。
這可是文旅局領導點名要留下來的節目,你居然想斃了?瘋了嗎?
而且,全場演出裡,最能帶動觀眾情緒的節目就是這個了,你斃了觀眾看什麼?觀眾身披日冕與星空,是為了看你表演“高階節目”的?何苦來哉?
參加露天音樂節的目的就是為了搖起來,全是“高階節目”的話,真不如去那種金碧輝煌的藝術大廳裡看。
“算了,當我沒說。”
尹秋那仿若看傻子的眼神已經回答了他。
“換一個更好一些的拾音器是否有可行性呢?”尹秋問道。
“再好的拾音器,在這種較大的音樂節裡,也很難不收到雜音。”導演閉上眼睛,思考起來,“就算是一些所謂‘不插電’的演出形式,實際上也是需要插電連線音箱的。”
“那麼我們就沒有一點辦法了嗎?”面對這種棘手的情況,尹秋也有一些不知所措。
“如果是木吉他這種樂器,我們還能將拾音器放在音孔裡面,但你看這些熱瓦普、冬不拉這種樂器,它們的音孔本身就小,怎麼放得進拾音器呢?放進去了又該如何固定呢?”
“實在不行我們諮詢一下樂隊的意見吧”
依舊找不到解決方法的導演終止了這次討論,他已經在思考如何給領導和觀眾解釋民族樂隊全部被斃的措辭了。
尹秋也從越來越冰冷的氛圍中感受到了導演的想法——為了留住這些節目,她必須開始做出努力。
“什麼?他敢!”
第二天,回到中心的尹秋將這次彩排後的討論告知了眾人,江主任的反應十分激烈。
“雖然我年紀大了,不能欣賞這類表演形式,但我特意去了解了一下。這種方式的的確確能吸引很多年輕人,而從宣發的反饋來看,這些個節目也是大部分年輕人選擇不遠萬里來到喀什,也要參加這次文藝匯演的原因。”
“可技術有限制呀。”張饒聽了,也一籌莫展,“主任,你要知道,我們要是不能拿出一個優秀的現場,可是會被罵得更慘。寧可不‘整活’,也不要‘整個爛活’。”
三人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之中。
一上午,他們都在工作的同時,思考著這個問題——
這幾個樂隊節目,到底要不要留呢?
如果留了,若是之後的現場效果很差,誰來負責呢?
如果不留,面對一定會出現的輿情,他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彷彿是走在了一個岔路口上,兩邊看著都是死衚衕,而且麻煩都不少。
“那個,尹姐姐,我這裡有個想法。”
午飯過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