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科舉場中歲月長,莘莘學子夢黃粱(3 / 5)

小說:聊齋志異蘊哲思 作者:ai重歌

,全軍覆滅。如今在閻王爺那裡打官司,刑罰牢獄極其殘酷,實在可怕。閻羅不是別人,明天有個經歷解送糧草來,姓魏的就是。你應當替我向他求情,千萬別忘了!”巡撫醒來後感到很奇怪,但心裡並未深信。

睡著後,又夢見父親責備他說:“父親遭受苦難,你還不放在心上,難道把這當作荒誕的夢嗎?”巡撫非常驚異。

第二天,留心檢視,果然有個姓魏的經歷,轉運糧草剛到,立刻傳他進來,讓兩人按住座位,然後起身下拜,如同上朝參拜的禮節。拜完,跪在地上淚汪汪地把緣故告訴了他。魏經歷不相信自己能辦這事,巡撫趴在地上不起來。魏經歷這才說:“好吧,應當商量商量。”

過了幾天,果然沒有別的訊息。巡撫又跪著哭著請求他。魏經歷再三考慮,才答應了,於是寫了文書,燒給城隍。幾天後,巡撫夢見父親來說:“幸虧有大恩人,得以免除地獄的苦難了,但貧窮不能自己維持生活,還需要大恩人救濟,希望不要忘記。”巡撫醒來,非常害怕。

到了晚上,又夢見父親說:“我來了,我來了!我在陰間高興得到了好兒子,現在又不全了!”問:“為什麼?”說:“明天有一個小兒子來,本來應該得到八十二兩銀子,因為我打官司而損失了一半。”“為什麼損失一半?”“因為你為我哀求的緣故。”巡撫醒來後,想著小兒子到來的事,果然有應驗的。後來小兒子到了,果然應驗了所說的數量。巡撫從此年年賙濟他,因此名聲大著。

三、用周易哲學從幾個方面對上述詩詞的深度解析:

陰陽平衡與科舉仕途

在《周易》中,陰陽平衡是核心觀念之一。在科舉仕途的情境中,學子們追求功名的熱情與努力可視為陽,而他們所面臨的挫折、無奈和世態炎涼可視為陰。

如“科舉場中歲月長,莘莘學子夢黃粱”,學子們積極進取的夢想是陽,但最終可能夢想破滅如黃粱一夢,這是陰。陰陽相互依存又相互轉化,學子們在陰陽的交替中經歷起伏。

變化無常與仕途興衰

周易強調萬事萬物的變化無常。“興衰榮辱皆成史”體現了這種觀點,科舉仕途的興衰並非固定不變,如同卦象的變化。

有時學子一舉高中,仕途順遂,是為“吉”;有時遭遇挫折,官場失意,是為“兇”。但吉凶並非絕對,而是在不斷變化之中。

順應時勢與入仕選擇

周易主張順應天時、地利、人和。在科舉仕途的道路上,學子們需要審時度勢。

“入仕方知官道險,為官始覺世情涼”,若能在入仕前洞察時勢,明白官場的規則和變化,做出明智的選擇,或許能更好地應對仕途的挑戰,避免陷入困境。

中正之道與為官操守

周易倡導中正之道。在為官過程中,應秉持公正、正直的原則,不偏不倚。

“唯願清風滿廟堂”表達了對清正廉潔的期望,只有官員堅守中正之道,不被權力和利益所迷惑,才能使官場風氣清正,社會和諧。

自強不息與科舉努力

周易強調自強不息的精神。學子們在文山墨海的求索中,體現了這種不懈努力的精神。

無論面對多少次失敗,都要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以期在科舉中獲得成功。

總之,用周易哲學來解析這些關於科舉仕途的詩詞,能夠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其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變化規律。

四、《聊齋志異》中關於科舉仕途類的故事眾多,以下為您詳細介紹其經典梗概、主題思想、指導思想以及所蘊含的天地人之道的奧秘:

經典梗概:

在《聊齋志異》的科舉仕途類故事中,常有書生屢試不第,卻依然執著追求功名。例如《葉生》中,葉生才華橫溢,卻困於科場,抑鬱而終。死後靈魂仍幫助好友之子考中功名,以實現自己的未了心願。還有《司文郎》,講述了一個盲僧憑藉嗅覺就能判斷文章優劣,而有眼的考官卻不能識別,諷刺了科舉制度的荒唐。

主題思想:

1. 批判科舉制度的弊端:透過描繪考生的悲慘遭遇和科舉中的不公現象,揭示了科舉制度對人才的埋沒和摧殘。

2. 抒發懷才不遇的悲憤:許多有真才實學的文人在科舉中受挫,故事表達了他們內心的痛苦和無奈。

3. 對社會黑暗和腐敗的揭露:科舉與官場相互勾結,賄賂、舞弊等現象叢生,反映了社會的醜惡面。

指導思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