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賭具呢。”搜查他,果然如此。人們都認為他很神奇,卻不知道他用的是什麼方法。
五、《聊齋志異·卷十一·汪可受》的原文與白話文:
原文
湖廣黃梅縣汪可受,能記三生。一世為秀才,讀書僧寺。僧有牝馬產騾駒,愛而奪之。後死,冥王稽籍,怒其貪暴,罰使為騾償寺僧。既生,僧愛護之,欲死無間。稍長,輒思投身澗谷,又恐負豢養之恩,冥罰益甚,遂安之。數年,孽滿自斃,生一農人家。墮蓐能言,父母以為怪,殺之。乃生汪秀才家。秀才近五旬,得男甚喜。汪生而了了,但憶前生以早言死,遂不敢言。至三四歲,人皆以為瘂。一日,父方為文,適有友人過訪,投筆出應客。汪入見父作,不覺技癢,代成之。父返見之,問:“何人來?”家人曰:“無之。”父大疑。次日,故書一題置几上,旋出。少間即返,翳行悄步而入,則見兒伏案間,稿已數行。忽睹父至,不覺出聲,跪求免死。父喜,握手曰:“吾家止汝一人,既能文,家門之幸也,何自匿為?”由是益教之讀。少年成進士,官至大同巡撫。
白話文
湖北黃梅縣有個叫汪可受的人,能記住他前三生做過的事。一世他是個秀才,在寺廟裡讀書。寺裡的和尚有匹母馬,生下一頭小騾子,汪可受很喜歡,就把它搶走了。他死後,閻王爺檢查簿冊,對他貪婪的做法很生氣,就罰他轉生為騾子,償還給寺裡的和尚。他出生為騾子後,和尚很愛護他,他想尋死但找不到機會。等他長大後,就想跳到深谷,又恐怕辜負了和尚豢養他的恩情,到陰間懲罰會更厲害,便安下心來好好幹活。過了幾年,他的罪孽償還完了就死了,投生在一個農民的家裡。他一掉在產蓐上就會說話,父母以為他是個怪物,就把他殺死了。他又轉生到了汪秀才家。汪秀才年近五十,生下個男孩非常高興。汪可受一生下來就聰明懂事,但想起前生因為說話太早被殺,便不敢說話。長到三四歲時,人們還以為他是啞巴。一天,父親正在做文章,恰好有個朋友前來拜訪,父親放下筆出去接待客人。汪可受進書房見到父親未做完的文章,不由得手癢,就代父親做完了文章。父親回來發現文章已經寫好,便問:“什麼人來過?”家人說:“沒有人來。”父親十分疑惑。第二天,父親故意寫了個題目放在書桌上,隨即就出去了。過了一小會兒,返回來,躡手躡腳地走進書房,他發現兒子正伏在書桌上,文章已經寫了幾行。兒子忽然看見父親,不覺叫出聲來,跪倒在地,求父親免他一死。父親高興地握著他的手說:“我家只有你這麼一個兒子,既然你會寫文章,這是家門大幸呀,為什麼要躲躲藏藏的呢?”從此,汪秀才更加認真地教兒子讀書。汪可受少年時就中了進士,官做到大同巡撫。
六、擴寫聊齋志異之卷十一張氏婦、於子游、汪可受、王大,樂仲白話文經典故事
《張氏婦》
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亂爆發,南方陷入兵荒馬亂之中。在這動盪的時局裡,有一處小村莊,住著一位名叫張氏婦的女子。
張氏婦生得端莊秀麗,且聰慧過人。她的丈夫是個老實巴交的農夫,平日裡只知埋頭耕種,家中雖不富裕,卻也過得安穩。然而,戰火的蔓延打破了這份寧靜。
亂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村莊裡的人們紛紛逃離,張氏婦和丈夫也打算加入逃亡的隊伍。可就在出發前,丈夫不幸被亂軍所傷,生死未卜。張氏婦強忍悲痛,獨自踏上了逃亡之路。
一路上,張氏婦風餐露宿,歷經艱辛。她曾多次險些落入亂軍之手,但憑藉著機智和勇氣,一次次化險為夷。
有一天,張氏婦來到了一座廢棄的廟宇。她疲憊不堪,決定在此歇息一晚。廟宇中陰森恐怖,不時傳來怪異的聲響。張氏婦心中害怕,但又無處可去,只能蜷縮在角落裡。
深夜,一陣陰風吹過,張氏婦感覺有一雙眼睛在注視著她。她抬頭看去,只見一個黑影在樑柱間一閃而過。張氏婦驚恐萬分,想要逃離,卻發現門已被鎖上。
就在這時,那黑影緩緩現身,竟是一個面目猙獰的惡鬼。惡鬼張牙舞爪地向張氏婦撲來,張氏婦絕望地閉上了眼睛。然而,就在惡鬼快要觸及張氏婦的瞬間,她心中突然湧起一股勇氣。
她睜開眼睛,大聲呵斥道:“你這惡鬼,我張氏婦一生從未做過虧心事,你為何要來加害於我?如今這世道,亂軍橫行,百姓受苦,你不去對付他們,卻來欺負我一個弱女子,算什麼本事!”
惡鬼被張氏婦的氣勢所震懾,竟停下了動作。張氏婦見狀,繼續說道:“你若還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