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唐僧師徒二人騎著馬,一路快馬加鞭地趕來,不多時就來到了那座建築的山門前。二人停下馬來,抬眼仔細打量,只見眼前矗立著的果然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 瞧那寺院,層層疊疊的殿閣錯落有致,一間間的廊房曲折相連。在那三山門的外面,只見高高的上空有萬道彩雲飄浮繚繞,彷彿將整個寺院都籠罩在一片祥瑞的氛圍之中;而在五福堂的前方,千條紅霧輕盈地纏繞著,那鮮豔奪目的色彩給寺院增添了幾分神秘而莊重的氣息。
寺院的兩旁,是鬱鬱蔥蔥的松樹和篁竹,這些松竹不知道生長了多少年,它們四季常青,不受歲月的干擾,始終散發著一種清幽寧靜的氣息;還有那一林的檜柏,每一棵都枝幹挺拔,色澤鮮豔,身姿傲岸而秀麗,彷彿在向人們展示著它們的堅韌與不凡。
再看那寺院裡的鐘鼓樓,高高地聳立著,顯得格外雄偉壯觀;浮屠塔也是峻峭挺拔,直插雲霄。寺廟裡的僧人們都在安心地參禪修行,保持著內心的平靜與安定;而那棲息在樹上的鳥兒偶爾啼叫幾聲,聲音婉轉悠揚,彷彿也在這寧靜的氛圍中領悟著禪意。整個寺院一片寂靜,沒有絲毫的塵世喧囂,真正是一處不染纖塵的清淨之地;這裡的一切都彰顯著一種超凡脫俗的清虛之態,彷彿蘊含著深刻的佛道之理。
正如詩中所云:上剎只園隱翠窩,招提勝景賽娑婆。果然淨土人間少,天下名山僧佔多。這寺院宛如隱藏在翠色窩巢中的一片淨土,其景緻之美,甚至超過了那傳說中的娑婆世界。也難怪說人間的淨土本就稀少,而天下的名山大多都被僧人佔據,用來修建這等清幽聖潔的寺院,以供修行問道之人潛心修煉、感悟佛法了。
唐僧從馬背上緩緩下了馬,孫悟空也將肩上的擔子歇放在一旁,師徒二人正準備抬腳邁進寺院的大門呢,就在這時,只見那門裡陸陸續續地走出了一群僧人。 瞧這些僧人呀,一個個頭上戴著左笄帽,那帽子樣式古樸,戴在頭上顯得頗為端莊持重。
身上則穿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的僧衣,那衣料看上去雖不是什麼華麗之物,卻透著一種素雅的氣息,彷彿象徵著他們遠離塵世汙垢、一心向佛的心境。 再看他們的耳部,墜著一對銅環,走起路來,銅環便會隨著步伐輕輕晃動,偶爾發出細微的聲響,別具一番韻味。
腰間呢,用一條絹帶束著,使得那僧衣更加貼合身形,整個人的儀態看上去也越發顯得整齊利落。 他們腳下蹬著的是草編的鞋子,走起路來穩穩當當的,每一步都邁得踏實又從容,彷彿帶著一種修行之人特有的沉穩。而他們的手裡,都提著一隻木魚,那木魚的色澤在歲月的摩挲下透著一種古樸的質感,彷彿見證了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誦經參禪時光。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們的嘴中一直唸唸有詞,那低沉而有韻律的聲音,不斷地吟誦著經文,彷彿所有的心思都已全然皈依到那高深的般若智慧之中,沉浸在對佛法的虔誠修習和感悟裡,外界的一切似乎都無法打擾到他們這份專注與寧靜。
唐僧見到這群僧人走出來,趕忙停下腳步,恭敬地站在門旁,雙手合十,微微欠身,行了一個問訊禮。那為首的和尚見狀,也連忙回禮,臉上帶著笑意,說道:“哎呀,方才真是失禮了,沒注意到貴客臨門。”緊接著,便開口詢問唐僧他們是從哪裡來的。聽聞唐僧說明來意後,和尚熱情地邀請他們進入方丈室內喝茶。 唐僧禮貌地說道:“我這弟子乃是東土大唐皇帝派來的欽差,要前往雷音寺拜佛求經。
如今走到此處,天色已晚,所以想在貴寺借宿一晚,還望行個方便。” 那和尚連忙說道:“請進裡面坐,請進裡面坐。” 唐僧這才轉過頭,喚了一聲孫悟空,讓他牽著馬一同進來。那和尚的目光一下子落在了孫悟空身上,當他看清孫悟空的相貌時,不由得心中一緊,臉上露出一絲害怕的神情,忍不住湊近旁邊的僧人,小聲問道:“那牽馬的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啊?” 唐僧趕忙輕聲說道:“噓!小聲點兒!
他這人性格有些急躁魯莽,要是聽見你說他是什麼東西,肯定會生氣發火的。——他是我的徒弟。” 那和尚聽了唐僧的話,身體微微顫抖了一下,打了個寒噤,甚至不自覺地咬起了指頭,心裡暗自嘀咕道:“怎麼會收這樣一個醜頭怪腦的傢伙當徒弟呢?真是讓人難以理解。” 唐僧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微笑著說道:“你可別小瞧他,雖說長得是醜了些,但本事可大著呢,對我們這一路的行程十分有用。”
孫悟空耳朵尖,雖然唐僧壓低了聲音,但他還是隱隱約約聽到了一些,心中暗自不爽,狠狠地瞪了那和尚一眼,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