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不敢怠惰。”
&esp;&esp;李璋很滿意。
&esp;&esp;這是他主政後的第一場戰爭,此戰關乎他的威信,只能贏,不能輸。
&esp;&esp;不過他剛要頷首,決定退朝,便聽朝臣中有人冷笑一聲。
&esp;&esp;“宋尚書說得真輕巧,”那人涼聲道,“還請各位退朝後,莫要把突厥的兵力宣揚出去。不然河東道以七萬守軍對抗十五萬敵軍,百姓恐怕都要棄城逃跑了。”
&esp;&esp;誰啊?
&esp;&esp;說話這麼難聽。
&esp;&esp;朝臣紛紛看去,見到那人的臉,便也不奇怪了。
&esp;&esp;說話的是京兆府府尹劉硯。
&esp;&esp;他高舉笏板,出列道:“臣請抽調河北道、河南道府兵,支援河東。”
&esp;&esp;“不用劉府尹關心,”宋守節嗆聲道,“兵部早有對策,只是調兵乃軍機大事,不可宣之於朝堂。”
&esp;&esp;劉硯放下笏板冷笑一聲:“最好是有對策,不是對付,到最後朝堂對罵,也只能說句對不起。”
&esp;&esp;宋守節臉色僵硬,氣鼓鼓地看一眼兵部侍郎姜敏。
&esp;&esp;姜敏會意,道:“劉府尹請安心,即便突厥打到長安,我兵部也會各個披甲上陣,保護府尹安全。不會說對不起,也不會相對而泣的。”
&esp;&esp;劉硯冷哼道:“總之,此事非同小可,就有勞各位了。”
&esp;&esp;有了這個小小的衝突,早朝後,李璋有意無意詢問李璨:“劉硯……是楚王的人?”
&esp;&esp;“劉硯啊?”李璨正在吃一塊隴右道送來的密瓜,聞言拿起絲帕,輕輕擦拭唇角,道,“他是聖上的人。”
&esp;&esp;劉硯在京都沒什麼朋友,摳門、軸、說話的難聽程度跟言官不相上下。他在京兆尹的位置上待了許多年,考績總是不好不壞,也便沒有挪動過。
&esp;&esp;“聖上病了,”李璋走過來,給李璨添了一盞茶,問,“他還是聖上的人嗎?”
&esp;&esp;李璨端起茶盞,放鬆的身體一瞬間緊繃,想了想道:“他如今是太子殿下的人。”
&esp;&esp;李璋不置可否地笑笑,看向窗外。